隱蔽的暴力.私刑的正義──Chick Noir的驚悚懸疑書單

犁客

犁客的最新文章 (more...)
- 【一週E書】他們原以為只是寄生,卻發現此生無力翻身。 - 2021-02-24
- 【一週E書】那當然是友情,但不只是友情;很難說那是愛情,因為那超越愛情 - 2021-02-17
- 【一週E書】我們在那段人生當中比自己以為的更幼稚,也比自己想像得更睿智 - 2021-02-09
文/犁客
無論你是不是驚悚、懸疑、恐怖或推理類型的讀者,這幾年應該都已經隱隱察覺:這類故事當中,「女性」的角色變得不大一樣了。
在這類故事裡,最簡單直接的想像,就是女性常會擔任「受害者」角色──在父權的、會出現肢體暴力的故事裡,女性常是承受暴力的一方,成為待援的目標,或者經由身體及精神受創的餘痕,成為主角必須解開的謎團。
但最近幾年,女性開始不甘於只當這類角色了。
在《別相信任何人》裡,以第一人稱角度敘事的女主角具有記憶缺陷,因此,對讀者而言,她是個不可靠的敘述者,她說的一切她自己無法確認真偽,讀者也一樣無法確認真偽,只能陪著她一路挖掘真相、在每個關鍵做出決定。
在《龍紋身的女孩》所屬的「千禧年三部曲」及續作《蜘蛛網中的女孩》裡,身兼駭客、超強記憶者、社會邊緣人,同時具有創傷經驗的女主角莎蘭德,不但是個比男主角更搶眼的角色,也是推動劇情及凸顥主題的真正核心。莎蘭德的種種身分標記,其實便是作者想要藉著故事討論的社會厭女問題。
在《控制》裡,女主角愛咪乍看似乎是丈夫出軌又家暴(甚至可能已經因而慘遭殺害)的受害者,但隨著情節層層揭露,讀者會開始發現這個值得同情的妻子另有隱情,看來完美的形象可能藏著極精準的算計。
在《列車上的女孩》裡,女主角似乎是事件的目擊者,同時也是事件的關係人,或許還有可能是事件的當事人甚至嫌疑人──從通勤列車窗口瞥見的景象,究竟藏著什麼祕密?
也就是說,這類故事裡,女性雖然仍有可能擔任受害者角色,但她們有更多機會成為積極的偵察者、協助者、甚至犯罪者──當然,推理小說史上一直沒缺女性犯罪者,但上述的新一波黑色小說當中,女性表現的面向不再只是男性標準視界裡的附庸,而是更立體、更全面、更聰明也更令人讚嘆的存在。
這類小說,被稱之為「Chick Noir」。
女性仍要面對無所不在、隱在日常當中的暴力,但她們也有可能利用某些原先被誤解的刻板印象(例如纖弱、情緒不穩定⋯⋯)偽裝自己,一舉將劣勢轉為優勢,甚至執行私刑正義。而從讀者的反應看來,大家都還蠻喜歡這些女孩們的,這或許反應出讀者們願意(或者渴望)從另一個角度觀察世界,又或許,這些描述的視角,無論是婚姻當中女性的位置或者是生育與否的要求,終於補上了男性描寫中長期的缺憾。
她們遇上的威脅與產生的反抗,都與男性主角面對的情況不同;而當讀者們閱讀這些小說時,也別忘了:虛構故事中有許多情況,其實就發生在殘酷的現實裡。在現實當中,或許不應執行私刑的正義,但無論如何,不該姑息那些隱蔽的暴力。
►►延伸書單【隱蔽的暴力.私刑的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