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有個夢想,要讓台灣的檳榔樹變成太陽能發電裝置。
文/戴謙
有著「台灣太陽能之父」美譽,個性斯文,待人親切,在科技業界被稱為「左博」的左元淮董事長,是台灣太陽能產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也是重要的推手,不僅受到投資人信賴,台灣太陽能電池產業的發展,皆與左博有著密切關聯。
二○○○年我接任南部科學工業園區開發籌備處主任,負責進行投資引進與辦理園區規劃及開發營運等業務。同一年,左博受茂迪創辦人鄭福田董事長邀請,自美返台創立茂迪光電事業部,也開啟我與左博在南科的因緣際會。南科裡的大小事務,左博總是親身參與,對南科公共事務極為熱誠,亦是身體力行。當南科還是一片甘蔗田的時候,茂迪就已在園區內開拓建廠。一九八一年成立的茂迪,從一家單純生產數位電錶的電子儀器公司,成為全台首家從事生產太陽能電池的專業廠商。
左博加入茂迪,以其深厚的產學經驗,用太陽能賦予老店新生命,直接切入技術門檻高的太陽能電池晶片設計與系統整合,而將毛利較低的太陽能模組組裝工作,發包給其他業者。二○○○年,茂迪開始量產,開工後三個多月,就做出轉換效率超過一三%的太陽能電池,符合發電用規格。一年後,茂迪開始獲利,三年半後產品光能轉成電能發電效率提高到一六%以上,追平全球市占率最高的大廠日商夏普。左博讓茂迪成為「能源概念股」的當紅炸子雞。
二○○九年,左博主導台積電入主投資茂迪,引進台積電資金,讓茂迪鏈結世界。台積電以每股八十二.七元的價格取得茂迪二○%的股權,台積電選擇茂迪,即是信賴左博的經營管理與團隊深厚的技術功力。二○一○年,茂迪太陽能電池總產能達到一GW。茂迪取得台灣股市股王寶座,更進一步鞏固在太陽能產業的領導地位。
左博總是像早就知道別人的問題,對於太陽能電池廠必須透過簽長期、高價的料源合約來解決料源問題,形容這是「飲鴆止渴」。二○○○年後,西班牙、德國等陸續祭出補貼政策,造成太陽能系統搶搭熱潮,太陽能產業成長快速,多晶矽料源出現供不應求的問題,當時的太陽能廠包括茂迪在內,必須透過簽定長期料源合約的方式取得料源。早期太陽能業鬧缺料,左博即提出「缺料不是永遠,長約恐怕成為日後牽絆」的論調,當時並未受到重視。隨著產業狀況急凍,抱著長約的同業屢受跌價損失慘重,印證他當年確實獨具慧眼。憑藉著長期在太陽能業界的深厚經歷,讓左博對太陽能市場趨勢精準掌握。
左博創造的茂迪奇蹟,也成為後人永遠的追憶,包括台灣第一大太陽能公司、台灣第一家晶體矽太陽電池廠、台海兩岸第一家年產出太陽電池超過一百萬瓦的公司、台灣第一家取得歐洲光電產業協會入會資格、茂迪躍登台股股王,股價一度來到九百八十五元。在國際太陽能光電圈,提到「Simon」(左博的英文名),可說是無人不知,連大陸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廠無錫尚德創辦人施正榮要建立無錫尚德時,還曾向左博討論請益。
左博有個夢想,要讓台灣的檳榔樹變成太陽能發電裝置,即使現在離這個夢想還很遙遠,但只要每個人多關注能源與環境議題,這個夢想遲早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