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總覺得,最好的詩人,是善於鎮魂的,不著痕跡的那種
文/楚影
第三本詩集的意義是什麼,我沒想幾秒就得到了答案:跟之前一樣是愛吧。隨著心的變化,可能寒冷,可能溫暖,都是被寫下的篇章,要提醒自己愛過,也傷過。
其實也在提醒著別人,凡是犯了傷心的狀態,不管在自己的地圖上逃得有多遠,隱蔽得有多幽深,只要聽見或看見一些文字的組成,仍然會被回憶輕易擊殺,受困易碎的眼淚。
於是順勢日子走著,我越來越明白,一切的寫作和閱讀,是要讓自己知道,就算再多麼不勇敢,也不用逞強。因為在這世界上,一定有某種敘述,會在你感到話語用罄的時候,適時出現,摧毀你以為金湯的堡壘,替你重建傷痛的居所,然後才有可能面對最平靜的心。
我越來越相信,讓人得以用一種更誠實的姿態生活,就是詩人存在的理由。詩人是巫者,各自懷抱神祕的咒語,讀詩集便是進入他們本身獨有的儀式,最直接的途徑。我總覺得,最好的詩人,是善於鎮魂的,不著痕跡的那種。因為愛與恨,都是從不著痕跡開始的。
之後,我漸漸發現,從第一本詩集寫到現在的野心,沒有最多,只有更多。因為在這個世代裡,擅長感動的詩人何其多,可是有些人,願意選擇信任我,願意交出心上一部分的血肉,成為作品的軀體,這樣的接近,是純粹的,讓我不再對我能夠治療他人的能力有所懷疑。
我依舊和詩相處,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我想,這些都無損我對寫詩的熱愛。無論高興或沮喪,寫詩是一種記得的根。如果哪一天我不寫了,也只是對文字負責。
夜那麼深,靈感彷彿無盡;隱隱天明,不過詩完成的可能。而我始終不敢說我的詩,能帶來什麼影響。我只是反覆做著這件事的人,或許愚鈍,或許敏銳,或許野人獻曝,但這是我對世界表達感情的方式。
我也更確定,寫作要學會面對孤獨,坦誠自己的不堪,身心隨時惹滿塵埃。過程中先變成鬼,才能化身為人,最後覺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本文摘自《把各自的哀愁都留下》後記,原篇名為〈順勢日子走著〉,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