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誠實、看見、識別,是我們生於浮世的導航系統。
文/言唯鑫、陳品丰
夫道者,有清有濁──《清靜經》
人如水,有清有濁,清清濁濁由心性而定,命如水,有清有濁,清清濁濁由覺性而定。
每個人最高的追求,莫過於如水一樣的品性與本質,時能在天空遨遊,時能在地上流動,無論遇到什麼樣的事物,皆能順著流走,不為所動。
遇到再大的困難,依舊保留純粹本質,一點一滴,一步一印,滴水穿石。
唯有一點各自不同,那就是「清濁自召」。
▲打開內在的視覺,看見自己
人生在世,我們要用什麼形式的品質,創造、轉化,突破生命原本設下的種種挑戰。
生命是種好奇,在好奇中,我們編寫著自己的一本書,一旦出生,我們就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盒子裏頭有好有壞,有開心有難過,有種種我們無法想像的劇情,有我們相約共同譜寫這齣人生大戲的夥伴。
挑戰就像是一道巨大的城牆,我們在這其中,理解、看見,明白此世的架構,逐步地拆除這些城牆,追逐著城牆後迎面而來的曙光。
生命總是有意無意的帶領著我們,走到十字路口,我們看不清,也不明白,生命究竟帶給我們的是什麼。
有些人在這個過程中跌跤,再也起不了身,責天怨地,有些人在這個旅程中不斷穿越,不斷學習,將生命視為一趟旅程,一場驚奇萬分的遊戲。
無論如何,每當我們在這混沌狀態中,我們學習著古老神話中的盤古,脫除我們糾纏不清的殼,開天闢地。
那些紊亂的思緒與情感,恐懼與分別的枷鎖,不再是生命的全部,我們將這些分離開來。
我們終於可以喜悅地經歷生活,而非只是生存,在這些愛恨情仇、悲歡離合中不斷的拉扯。
在理解「清濁」這個狀態之前,我們必須打開「內在的視覺」,第一項挑戰就是學會「看見與識別」,這是一場心性的課程,一場絕無僅有的學習。
▲誠實面對自己,接受種種不完美
有人可能會問:「何謂看見,我們要看見什麼?」
在看見之前,要先學會「誠實」,它就是一切的藥引。
我總認為獨處是件重要的事情,這種獨處不是孤僻,也不是避世,而是找到「個人的空間」,安靜的與自己相處,允許一切從內在湧出,也許是平常壓抑的情感或是思緒,也許是洞見或是更深刻的智慧。
無論如何,這在個片刻裡,帶著誠實與自己相處,回顧過往生命直到現在,所有的謊言,承認自己的過失,允許自己的黑暗與醜陋,從心中湧出。
明白自己不是聖人,總是學不會愛,學不會誠實,總是在說謊,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證明自己是個有用的人,證明自己是值得被疼愛的人。
明白自己原來被巨大的恐懼所包圍,深怕自己不值得被別人疼愛,在別人認可我們之前,我們早就為自己打了零分出局。
明白自己總是忽視內在的需求,忽視自己其實就像是個孩子,需要做自己的空間。
在這個世界裡,人們已經習慣戴上面具,做個好孩子,做個好伴侶,做個好員工,做個好老闆,生命的關係,我們有太多的角色要扮演,總是妄想將每個角色扮演到最好,最後才發現自己根本做不到。
我們不是神,更不是什麼聖人,人們內在有的,只有最真實的愛恨情仇、七情六慾。
我們要帶著「誠實」面對這一切,因為「種種的不完美」是我們一生最害怕承認的事情。
當「誠實」這種藥引走進了黑暗,黑暗不再是黑暗,黑暗會是一道光,會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有著深厚的養分,帶給你滋養,帶給你支持,也帶領著你認識愛。
明白黑暗中有最深刻愛的訊息:「愛你自己的本來面目,因為你生而如此。」
一旦帶著「誠實」,就學會了「看見」。
我們就如同盤古擁有劈開一切殼與枷鎖的斧頭,劈開所有的混沌,劈開所有的雜訊,允許光,從殼的裂縫中,灑落在自己的臉上,灑落在本來面目上。
▲無為而為,找到真正的清明
識別本身是一種狀態。一旦我們擁有了「誠實」與「看見」,我們要進入更深的層次,看見自己所有起心動念,看著所有念頭與信念,背後動機;去理解自己為何這樣想,為何生出這些念頭與信念。
這是一種「深刻的覺察」,亦或者是「更深的覺知」,是一種無須用力的「探索與探討」,這裡的關鍵字是「無為而為」。
就只是明白而已,明白內在的動機後,不做任何的評判與論述,像是坐在列車上,領略著一路上的風景,只是感受著、經驗著這些事物,甚至能夠看見這些事物背後的美。
念想好壞,最簡單的判斷基礎,就是明白自己的念頭是否出自於「無條件的愛」,這份愛,沒有條件、沒有目的,是對自己也對他人友善。這裡頭沒有所謂的犧牲,不需要犧牲自己,也無須犧牲他人,沒有勉強與將就,沒有任何的負重。
識別是一種覺受,不是頭腦的判斷基準,更非人世間的道德判斷,識別本身就是智慧,能辨別出所有事物是否出自於「無條件地愛」。
無論是好的念想,還是壞的念想,都只是一幕幕的風景,你感受、你經驗,然後讓一切從視野中流過,不做任何的強留,讓一切像是手中的沙,慢慢地流逝。
一開始我們識別好的念想,或是壞的念想,然後進入一種瞭解,剩下的就只是經驗。
帶著「誠實」、「看見」、「識別」,就好像是裝上的衛星定位系統,擁有了一種無法言語的狀態,開始明白什麼是內在的清與濁,什麼是生命的清與濁。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這個世界充滿著關聯性,每個人與人之間環環相扣,萬事萬物也環環相扣,你是什麼品質的人,就會遇見什麼品質的人事物。
當然這其中有很多的因素,會影響內在的清濁或是生命的清濁,但在此不做多餘的探討。
如何從混濁(與愛相違背)的狀態裡,跳躍至清明(無條件的愛)的狀態呢?
運用內在煉金術,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打開內在視覺,透過打開內在視覺,在「誠實、看見與識別」中,轉化所有「混濁」,點石成金,讓自己恢復「清明」。
將焦點放在能夠處理與轉化的地方,也是一切的初始與源頭,那就是「心」,一切的事物都是來自於心,由心所造。
心的層次裡頭,將焦點放在意識心,這也是我們能夠觸及與處理的層次,意識心與感受相互交流互動,也互相影響著,藉由改變感受或是直接改變意識心的狀態,創造新的局面。
如果你願意,希望從這本書開始,讓我們誠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一起迎向嶄新的人生!
本文介紹:
《醒覺力:五感甦活X心性自在X面相人和》。本書作者/言唯鑫、陳品丰;出版社/博思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