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精到底好不好:你的大腦喜歡一天喝一杯嗎?
文/嘉斯‧桑頓;譯/王婉卉
【5:00PM 你的大腦喜歡一天喝一杯嗎?】
某個地方已經5點了,而那個地方就是這裡!除了成為職業拳擊手或挑戰下潛深度的自由潛水者外,長期喝太多酒會是最傷大腦的事。飲用大量酒精會讓短期記憶、長期記憶和運動能力的表現都下降,即便戒酒多年,曾有酒癮的人都無法完全恢復長期記憶的功能。但如果是只喝適量酒的人呢?1天1杯(最好是紅酒)真的能提升認知表現嗎?大腦會懂得欣賞溫和的乙醇洗禮嗎?
回頭看看這個觀念的原始出處。最具權威的研究莫過於1988年出版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文章,該研究探討冠狀動脈心臟疾病和中風,以8萬7526名女性護士為對象。文章作者寫道:「以中年女性而言,適當飲酒量可減少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疾病和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就是這項研究啟發了之後成千上百的研究!喝酒對你有好處!
不過每週喝3到7杯對體內循環系統有好處之外,其他結果就有點不那麼清楚了。再來看看同樣那群護士,不過這次時間來到1999年,她們當中有1萬2480人年齡介於70到81歲之間。結果又顯示,「飲酒適量者的平均認知表現分數比不喝酒者高。」研究人員2年後再次檢測護士,這些更老的飲酒適量者也比較不會出現認知表現下滑的情形。
飲酒適量者之所以有更好的大腦,原因有點複雜。首先是對心血管方面的好處:這就有點像吃阿斯匹靈,長時間喝少量的酒可能會稀釋血液,使其更容易通過心肺系統,將稍微多一點的氧氣和營養輸送至大腦。
還有適量飲酒可能會對人格和社交方面有所幫助。這是事實:相較飲酒過量或滴酒不沾的人,飲酒適量者更擅於社交。就像拳擊和深水潛水會壓碎大腦細胞,如酒桶裡的葡萄一般,維持社交生活是讓大腦細胞保持快樂的一種最有效方法。
類似的道理也適用在情緒上。自從人類第一次接觸發酵水果後,就知道適當的飲酒量可以讓人感到些微陶醉。現代社會中,適量飲酒已被證實能減少壓力、降低罹患臨床憂鬱症的機會、創造「整體情感表達、快樂、陶醉、歡快、愉悅及無憂無慮的感覺,」《藥物與酒精依賴》(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期刊上的一篇評論如此寫道。簡單來說,適當的飲酒量可以讓你成為更好的人,能稍微改善情緒,同時附帶一堆對大腦的好處,從對抗慢性壓力的生理保護機制到(又一次)更有可能會出發前往社交世界探索。
可以獲得適量飲酒的好處而不需要喝酒嗎?答案是有可能,或甚至大概可以。你可以不需要酒精也能跟人交際,還能保持心情愉快。不過放眼望去,只有那些喝一點──而不是很多!──的人才能自然而然融入這種情境當中。
這一章標榜喝酒很好,但要在腦中謹記「適量」一詞。1天超過1杯,酒精對健康的好處就會迅速往下掉。如果你擔心會掉下去,找其他方法放鬆、好好享受並與人交際,而「不要」喝酒,可能這才是比較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