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截自 《華麗的假期》電影預告

軍隊與坦克血腥鎮壓人民的光州事件──《華麗的假期》

文/蔡增家

歷史真相,是一個民族的共同記憶,也可以是一個國家轉型正義的第一步。

當高中歷史課綱議題正在台灣鬧得沸沸揚揚的同時,韓國總統朴槿惠也突然宣布,將過去由民間出版的國高中歷史教科書,從二○一七年開始改由政府統一編印,爭取歷史的詮釋權。台韓兩國似乎心有靈犀,而教科書的爭議也成為兩國政府共同面臨的難題。

朴槿惠這項教科書「國有化」政策,在韓國引發輿論一陣撻伐,也引起學生大規模示威抗議,認為這是韓國民主化的大倒退,也是朴槿惠為主的保守派人士,為了要正當化過去日本的殖民統治,以及掩飾其父親朴正熙獨裁統治的過往。無獨有偶地,日治時期的歷史定位,竟同樣成為台韓兩國爭辯的焦點。

但是與台灣不同的是,韓國政府似乎不為所動,它認為過去民間編撰的歷史教科書對於過往韓國近代史的詮釋,不但出現重大錯誤,也扭曲了歷史真相,而韓國政府此舉主要在糾正這項錯誤,並培養青少年正確的國家觀,以及均衡的歷史認知。

從過去以來,韓國歷史的教科書都是由政府統一編撰,直到二○一一年李明博政府時期,在社會多元化的考量下才逐步開放由民間編寫,但是各種不同意識型態的大鳴大放,竟然一發不可收拾,以致不到五年,這項措施便走入歷史。

而從十九世紀以來,韓國與台灣似乎步入相同的歷史軌跡,台韓兩國都同樣接受過日本的殖民統治,兩國也都在戰後經歷軍人的威權統治,在意識型態及既得利益者的刻意扭曲下,台韓兩國內部,自然也就對這兩段歷史出現截然不同的兩種詮釋。這是歷史多元化下的產物,也是真相越辯越明的道理,但是在政治的放大鏡下,許多論述卻都變得居心叵測。

例如對日本的殖民統治歷史,在台灣有親日派與反日派兩種不同觀點,親日派認為日治時期奠定台灣現代化的基礎;反日派則著重在日本政府對台灣人民的高壓統治。親日是本土的民進黨,反日則是曾與日本抗戰的國民黨。

而在韓國,也同樣有親日與反日兩種聲浪,只是不同的是,親日派是現今以大國黨為主體的保守政權(執政黨),反日派則是自由派路線的民主人士(在野黨)。

反日派認為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韓國部分人士與日本相互勾結,並因此獲得龐大的政經利益,而這些人在日本戰敗之後並未受到政府的政治清算,反而依附在保守政權下扶搖直上,其所謂「部分人士」便是暗指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而這些反對人士認為,朴槿惠將教科書收回國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合理化親日派的政治路線,並有為其父親平反的意味。

關於朴正熙的歷史定位三爭議

從過去以來,特別是在威權統治時期,討論朴正熙與日本之間的關係,不只是對領袖的大不敬,也是一項禁忌,但是在民主化之後,許多資料開始解禁,韓國人民才逐漸發現,一向反日的朴正熙,竟然還與日本有一段不可告人的過往。

原來,韓國的軍事強人朴正熙,在年輕時候曾經以高木正雄的名字(當時朝鮮仍受到日本殖民統治),就讀位在偽滿州國長春,由日本人所辦的陸軍士官學校,之後又到東京的陸軍軍官學校進修,朴正熙在軍校畢業之後,被分配駐紮在中國的熱河,隸屬偽滿州國第八軍團擔任少尉排長。

在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之後,朴正熙所屬的第八步兵營,身為日本帝國的最後軍人,不但拒不投降,反而還槍殺當時前來接收的蘇聯紅軍,但之後在蘇聯大軍的圍剿下,朴正熙便喬裝成朝鮮難民前往中國北京,而當他的日軍身分被國民黨特務機關識破之後,便轉以戰犯身分被羈押在勞改營,直到一九四六年間才被遣送回朝鮮。朴正熙與日本軍國主義的曖昧關係,成為韓國歷史教科書的第一個爭議點。

而當朴正熙回到朝鮮之後,便考進當時韓國的陸軍士官學校,成為戰後韓國培養的第一批軍官,畢業之後朴正熙被派到全羅道的麗水,擔任韓國陸軍第十四軍團參謀長,但是在一九四八年卻爆發「麗水起義」,韓國陸軍第十四軍團也參與了這場軍事政變,因此,朴正熙便被政府當局懷疑是北韓間諜,被韓國軍事法庭判處死刑。但一年之後卻又突然被無罪釋放,而重新回到陸軍的朴正熙,便一路扶搖直上,最後官拜少將司令官。因此,有人認為朴正熙當時是以供出同黨來換取免罪,這是韓國歷史教科書對朴正熙評價的第二個爭議點。

到了一九六一年,當時身為陸軍副參謀長的朴正熙,以綏靖之名發動「五一六軍事政變」,推翻當時的文人總統張勉,開啟二十多年的軍事威權統治。在朴正熙執政期間,他為了打擊異己,便設立一個由他直接控制的特務部門──「中央情報部」來監控民主異議人士,同時也以反革命的罪名,大舉逮捕四十多位高級軍官,以徹底清除政敵。

一九七一年的總統大選,朴正熙雖然操縱了選舉,但竟然還只以不到八%的差距,險勝當時的民主人士金大中,這讓朴正熙嚇出一身冷汗。為了要徹底打擊反對人士,朴正熙便以北韓軍事威脅為理由,宣布緊急戒嚴令,並在這個命令之下,不但解散民選國會,禁止所有集會遊行,同時他還制訂《維新憲法》,讓自己的總統任期能夠無限期連任。

在政權穩定之後,朴正熙便專心對付他政壇的最大敵人,金大中。他在一九七三年透過中央情報部,製造名聞中外的「金大中綁架事件」。該年八月,金大中應民主統一黨的邀請,赴日本東京參加一場公開演講,當時金大中住進飯田橋的皇家格蘭飯店,卻遭不明人士綁架,隨後被帶到日本神戶,緊接著被抓到停在港口的一艘韓國船隻龍金號上,並隨即開往公海。

當時金大中被迷昏,兩腳也被繫上重物,韓國特務人員打算當船行駛到公海上時,便將他丟到海裡,但是這項舉動卻被日本政府發覺,並派海上自衛隊加以追逐,並鳴笛示警,韓國特務只好取消殺人滅口的意圖,而將船隻開至釜山港,隨後將金大中釋放。金大中雖然幸運地被解救,但是在船上的韓國特務對他施以嚴刑拷打,日後對他的健康造成終生傷害,直到他去世前,走路都還是一跛一跛的。而朴正熙在威權統治時期,雖然創造了「漢江奇蹟」,但是他製造白色恐怖、打擊政敵,使得他的功與過,成為韓國歷史教科書的第三個爭議點。

其實,朴槿惠可以政府的公權力,透過教科書國有化來淡化其父親朴正熙軍事獨裁政權壓制民主化勢力的作為,但她卻無法箝制韓國年輕世代對於歷史事件的認知。由這次的教科書爭議,可以看出韓國雖然已經成為全球第八大經濟體,但是關於轉型正義,似乎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華麗的假期》,描述光州事件始末

在韓國電影當中,討論過去軍人威權統治歷史的相當多,而最有名的當是《華麗的假期》,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一九八○年在韓國光州所發生的民主化運動──光州事件,當時韓國軍人對手無寸鐵的民眾進行血腥鎮壓,造成上千名民眾死傷,這是韓國戰後以來的最大規模的鎮壓事件。而這部電影的名稱《華麗的假期》,便是出自當時韓國總統全斗煥,向軍隊下達的鎮壓命令代號。

這部電影描述一位計程車司機姜民宇(金相慶飾),和就讀高中的弟弟姜振宇(李準基飾),兄弟兩人因為從小父母雙亡,便從此相依為命,在韓國光州過著平凡的生活。有一天,姜民宇在教堂做禮拜時,認識了一位護士朴申愛(李枖原飾),兩人相互萌生好感,並迅速墜入愛河。

在一九八○年五月的某天,姜民宇邀請朴申愛一同到光州市區看電影,而這時正值韓國總統全斗煥發動雙十二政變上台,並宣布全國擴大戒嚴令,而在光州的街道上,不滿全斗煥的群眾已經開始聚集,抗議規模也逐漸擴大,軍警也在每個街口部署封鎖線,周遭充滿緊張對立氣氛。

正當姜民宇與朴申愛專注於欣賞電影的當下,突然一陣嗆鼻的煙霧開始籠罩電影院,姜民宇突然看到有一個抗議民眾掙扎著爬進電影院,隨後卻被後面趕來的士兵打倒在地,觀眾因而慌亂地逃出電影院,民眾的四處逃竄,讓軍人誤以為是另一場暴動,因此,有越來越多軍人開始不分青紅皂白地毆打民眾。

在姜民宇與女友逃出電影院之後,回到家發現弟弟振宇正準備去參加反政府遊行,在親眼目睹軍人兇暴行為之後,民宇為了不讓親生弟弟送命,便禁止他參加示威,但是當之後得知振宇的同學,也是他們兄弟的共同好友,被軍警毆打至死後,情緒難以平復的姜民宇也決定一同參加反政府抗議活動。

場景來到五月二十一日,當天上午大批光州市民來到全羅南道政府廳前進行示威遊行,在人群的推擠下竟激怒了韓國軍人,喪失人性的軍人開始對民眾進行大屠殺,而這時一位退伍上校朴興洙不忍看到軍民衝突,對以前在部隊工作的同僚建議希望能夠採用溫和手段,但卻被軍方拒絕,而最後振宇在這場鎮壓事件當中不幸死亡。在大批坦克掩護下,軍隊最終擊敗了市民自衛隊和光州臨時自治政府。

光州事件一共造成二百零七人死亡,二千三百九十二人受傷。雖然已經過了三十五年,在這期間韓國也歷經兩次政權輪替,但是歷史的轉型正義,卻遲遲沒有降臨。

※ 本文摘自《上一堂最好玩的韓國學》,原篇名為〈歷史課綱與轉型正義〉,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