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10/31【展覽暨講座】以進大同:台北同志文化地景──讓愛充滿大地

盼促進理解與認同
從這裡開始,以詩句與故事,踏出夜的王國

展覽於10月14日至10月31日在紀州庵文學森林開放民眾參觀,期間共舉辦3場系列講座活動,「文藝百工圖——從工作看『異』、『同』」講座;「日常角落——影像記錄生活,從角落到大道」紀錄片放映與講座;「同言同語同行——臺北的性別歷史圖像」講座,並同步在台北各處(W飯店、西門紅樓等)展出「出櫃故事館」。

性別平權運動仍為進行中的未完成式,「以進大同:台北同志文化地景特展」成為走出黑暗的象徵。期待以豐富、親近眾人的地景與文學足跡促進社會對於同志的理解與包容,使人權的發展邁向未來理想的「大同世界」,歡迎各位一同參與。

展覽介紹:

「現身-地景.記憶」

一樓展區從公共場域出發,將同志所在具有代表性意義的空間,結合故事及生命經驗,再現台北市重要的同志地景,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紅樓、女書店、凱達格蘭大道等地方,於展區重現同志重要的聚會場合如酒吧與三溫暖,藉由作品引文,再現地景氛圍與故事場景,續以同志族群的地景書寫,展現同志在此的情感、日常與記憶。

「存在-媒體.集結」

二樓展區,從城市同志地景故事中走出後,邀請觀眾更深入了解同志的活動空間,從同志的自我探索記憶地景-校園,到同志族群賴以交流、聯繫及棲居的空間地景-媒體,展示相關珍貴影像與刊物。媒體涵蓋日常生活雜誌、伴侶影像記錄和認同政治、文化的網路論述,或唱和或彼此挑戰。配合館舍窗花摘句──白先勇《孽子》、朱天文《荒人手記》、林懷民《》等,感受同志在此的情感、日常與記憶。

藉由作家筆下虛實交雜的紙本媒體,如文學、報刊,展出同志文化地景所引用之同志經典文本及刊物,同志不需要現身於實體空間,也能透過刊物彼此交流。

紙本媒體外,呈現在網路世代前,同志的交友空間十分匱乏且貧瘠,藉由雜誌徵友欄中曖昧的文字企圖傳遞給同道中人,本展設計「徵友產生器」,可於現場跟民眾互動,輸入對白即可產生風格獨特又好玩的個人介紹,邀請民眾激發想像力製作個人「徵友文」,上傳到自己的臉書頁,認識更多參與活動的新朋友。

走出廊道,二樓展牆介紹近三十年來,重要事件的同志運動新聞事件與組織,並以記事年表具體呈現同運發展。另外,還可透過影視、劇場作品,逐漸看見同志在情感、社會脈絡下的處境,然也正是在這樣的曝光下同志運動持續推展。

交友廣告產生器網址:https://app.kxg.io/worldpeace/

交友廣告產生器QR code:

系列活動:
「文藝百工圖——從工作看『異』、『同』」講座
時間:10/15 (日) 14:00-16:00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2F(台北市同安街107號)
講者:瞿欣怡、李屏瑤、簡莉穎
簡介:士農工商,我們不會介意他們的性別,亦不會管到性向上去,這就是生活。同志們職場生態面,到底有何「異」、「同」,邀請小貓流文化總編輯瞿欣怡、作家李屏瑤、編劇簡莉穎剖析文藝百工圖。

「日常角落——影像記錄生活,從角落到大道」紀錄片放映與講座
時間:10/21 (六) 14:00-16:00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2F(台北市同安街107號)
講者:黃惠偵、畢恆達
簡介:影像中的母女關係,有點類似又有點陌生,因為記錄時間夠久,才得以記錄下母親那瀟灑的愛情故事。邀請《日常對話》導演黃惠偵、學者畢恆達共談同志愛情史。「這部作品不僅只於同志議題,更多的是家庭與母女關係。該慶幸這樣的故事發生在自己而非別人的生命中,唯有如此,故事才有機會被記錄下來。」──黃惠偵
報名網址:http://kishuan.org.tw/activities/activities_detail.php?act_no=108

「同言同語同行——臺北的性別歷史圖像」講座
時間:10/22 (日) 14:00-16:00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2F(台北市同安街107號)
講者:王蘋、羅毓嘉、高自華、高旭寬
簡介:《驕傲大聯盟》中,同志族群起身捍衛受政府壓迫的工人權益,工人從而看見同志的樣貌。回望現在進行式的台北,性別平權的歷史圖像如何被刻劃、由誰刻劃,又該如何長久傳承,邀請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作家羅毓嘉、跨性別諮詢專線負責人高自華、跨性別運動者高旭寬談台北的性別歷史圖像。
報名網址:http://kishuan.org.tw/activities/activities_detail.php?act_no=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