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月考考卷寫不完,你會讓他繼續寫嗎?
文/溫美玉
「老師,我還沒有寫完,我還想寫!」○○提出要求。
每次考試結束的鐘聲響起,慌亂中總有學生提出讓他繼續寫考卷的要求,特別是低年級或低成就的孩子。而我總是樂觀其成,請該生放心繼續作答。實際上,身為老師的我至少會因此面臨以下三個質疑:
「考試的公平性呢?分數該如何採計?」
「妳怎麼跟家長交代?他們該不會誤以為自己孩子真的這麼厲害吧!」
「這樣子做,孩子會不會養成習慣,導致每次考試都不專心……」
碰到這情況,各位老師,你會如何處理呢?
我的做法是,在孩子的考卷打上兩種分數:第一種是在正常考試時間內獲得的分數,第二種則是孩子在「延長賽」努力所獲得的分數。詳細做法如下:我會同意讓孩子延長考試時間,另外拿一份空白考卷,由老師幫孩子圈出他還未寫完的部分,同時鼓勵他繼續寫下去:「沒關係,你慢慢來,你現在的這些努力會變成平時分數的加分。老師看見你的努力了,你為自己做了最佳示範。」
我認為,考試的目的就是鼓勵孩子徹頭徹尾做好學習這件事。所以,他沒有因為聽到結束鐘聲響起就拍拍屁股走人,這表示他很看重、也很想做好這件事。老師高興都來不及了,怎可能再去打壓或羞辱他呢?
至於成績公平與否的問題——你認為呢?這些學習效率較差的孩子,怎會是成績優異者需要擔心的對手?而且,人的一生還很長,我們需要「打分數」的事情太多了!有必要在現階段就如此計較學業評量的成績嗎?
「那麼妳怎麼跟提出延長作答時間的學生家長說明?他們該不會誤以為自己孩子真的這麼厲害吧!」其實,會需要延長考試時間的孩子並不多;若真的遇上了,我會向家長寫這樣的一封信。
○○媽咪好!
這兩天月考,○○的狀況很好。我所謂的「很好」,是指他對自己很有信心、也很想挑戰。相較過往,此刻他散發出的神采奕奕真是叫人放心,這是跟過去截然不同的他。
然而,跟過去一樣的是,他依舊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考試。我們很有默契的等監考老師離開後,我把他的考卷抽出來還給他。只見他快速投入未完成的答題工作,可見他有多麼想寫完啊!
放學前,他看見自己的考卷,開心又很有自信的跑來跟我說:「溫老師,我覺得我數學進步了耶!我好棒!哈哈,謝謝溫老師!」霎時,我的眼淚都要掉下來了。對他而言,成果有多甜美,這一步他走來就有多艱辛,也難怪他要如此興奮了!
之所以想跟妳分享,一方面是告知真實狀況,妳會看見考卷有兩種分數,不必驚慌!因為,了解他的學習型態,必定有助於後續的具體協助。
另方面,我也要請爸爸媽媽繼續鼓勵○○,幫助○○學習。只要踩穩每一步,也許他無法馬上在體制內得到好成績,但只要態度對了,人生就會正確。我會和他一起努力、加油!
孩子真的會因此養成推託的習慣嗎?
「這樣子做,孩子會不會養成每次考試都不專心的習慣,以為自己慢慢寫也沒關係?」如果以需要性來排名的話,其實,這些弱勢孩子需要的「包容」與「愛」,絕對遠超過「技巧」或「知識」。
我們都知道所謂的「多元智慧」理論,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在體制內適應得很好,功課學習都能樣樣得心應手。正因如此,我們無論如何都應該站在體諒的立場來教學,否則真的會氣死自己,學生也嚇到不愛學習,結局就如佐藤學*說的「從教室裡逃走」。
* 佐藤學,東京大學教育學研究科教授,是日本教育界的大師級人物。著有《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等書,針對日本或亞洲國家的教育讓孩子失去學習動機、「從學習逃走」的問題,提出「學習共同體」的解決方案。
所以,體育老師測體適能,一定會鼓勵所有孩子無論如何都要跑完,即使用走的也要走完。此刻,跑步成績不是最大重點,重要的是針對每個孩子的體能狀態,找到方法去加強、改善,我們不是在奧運會比賽,我們是為了健康而戰!
很多人喜歡說:「這樣子,他參加正式考試就無法適應了!」其實,我覺得這種論調最可笑。君不見那些基測、學測、指考時趴在那裡完全放棄的學生?他之所以放棄,難道是因為平時在學校裡考得不夠嗎?還是說,老師的「模擬考」模擬的不夠逼真?別再自欺欺人了!如果可以考得好,誰還喜歡擺爛?就是因為不會寫,才會用最消極的方式來抗議。
把打分數的時間,拿來研究錯誤類型
眾所周知,我除了教育部和學校規定的作業或考試,其餘一概不給分。
你一定說,這怎麼會公平?還有,老師不給分,學生怎麼知道自己的程度?
當然,我的目的就是不要讓學生從「分數」去評斷自己的學習成果,反而是要他們專注在「學習卷」「上課發表」「任務單」「小書」等一大堆的學習活動,從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奇妙的是,少掉分數的評量之後,學生不曾來跟我問過他的「畫圖」得幾分?他跟同學比起來是排第幾名?他們反而將重心放在了「題目裡面哪裡有陷阱?」「我們哪裡還沒學通?」「我要如何『打怪』——消滅錯誤?」
我知道,有很多老師每天都忙著給學生評等第、打分數,結果自己天天氣到半死,也無能改善學生學習成效低落的問題。反觀我老神在在,雖然不可能如神一般的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優等生,但因為將所有的精力與時間都拿來研究學生的錯誤類型,跟著他們一起努力解決學習困境,所以雖然同樣都在體制內教書,我卻不需要賠上情緒與氣質,親師生三方也因此能維持和諧與信任的關係。
別被考試與分數綁架了
回顧我多年來教學的四大原則,就是「弱化考試,強化教學,活化課程,美化心靈」。
以往,「弱化考試」的主張在教育界很敏感,我也幾乎不在公開場合中提起。當還有一大堆老師、家長尚未走出「考試魔咒」時,公開主張要「弱化考試」,通常都會遭到誤解或質疑。
我通常會採取分享活化教學案例的方式,讓老師對這樣的概念逐漸上癮,漸漸的就會自動弱化制式考試的影響力,改以優質、有趣,內容又有深度的教學活動。
這幾年我觀察到時機似乎已經慢慢成熟,很多老師跟著跳出傳統思維,不再執迷於一張張僵化無比的練習卷;再加上我自己的孩子也長大了,真的發現到學校的排名、分數,對真實人生並沒有太大助益。真正能讓孩子勇敢向前的,絕對是來自親師的信任、尊重、包容與無盡的愛!
謹以此文提醒大家,在為下一代追求更好的教育的同時,千萬別被考試與分數綁架了。若你也能抱持這樣的思維,那麼,「孩子月考考卷寫不完,你會讓他繼續寫嗎?」正解也就呼之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