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纏鬥半世紀的恩怨情仇錄:紀曉嵐與和珅
文/王薀老師
四十七歲這一年,可以說是紀曉嵐一生中事業如日中天的一年,因為乾隆就在這年再度賜予他侍讀學士的官銜,同時要他擔任《四庫全書》的總編纂。關於編輯這一套世界之最的百科全書,乾隆可說是用了他畢生最大的心血在這其中,幾乎用盡了朝中所有的資源,傾其所能地要把《四庫全書》作為在位期間最大的代表和驕傲,自己很多位的皇子也都被他派遣協助編纂的工程。此外,他也幾乎把全清最有學識的人才和一時之選全部都網羅,如劉倫、于敏中、舒赫德、福康安、和珅……及各部的尚書,前後總共有十六個人都曾擔任過編纂的工作,但眾人之中,其實乾隆最信任的始終是紀曉嵐。關於這一點,許多人都知道紀曉嵐受寵於乾隆,而正因為如此,也得罪了當時的佞臣――和珅。和珅多次在乾隆跟前提出自己編纂《四庫全書》的一些構想,以期能得到乾隆的青睞和賞識,並且看是否有機緣能夠登上總編纂的寶座。但這個大任最終還是落到紀曉嵐身上,這事終於形成紀曉嵐和他冰火同爐、正邪不共的局面。
在當朝固然有許許多多正義人士,對於和珅貪婪枉法的行徑早有不滿,但是由於乾隆耳根子軟,喜歡別人對他阿諛奉承,而和珅正是此中高手,也因為如此,乾隆幾乎許多大小事務,貼身細瑣的個人情事,也都聽信和珅之言。也常常因為和珅利用權勢打擊那些和他作對的朝中官員,有太多的冤獄和懸案,都是在他操弄之下造成的,他真的是千古罪人。
滿朝文武也獨獨只有紀曉嵐一人不屑與其共舞,而且一有機會就用他的智慧和機智修理和打擊和珅。這其中還有一個讓紀曉嵐決心要幫大清剷除禍害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和珅曾經用計策陷害過他。和珅曾經一度用盡一切心思要拉攏紀曉嵐,但紀曉嵐的清高,怎可能和和珅同黨營私呢?因此和珅始終找機會要陷害紀曉嵐。後來終於有了一次機會,那是因為被和珅逮到紀曉嵐有個女兒,下嫁給當時曾經擔任鹽運史的盧見曾的孫子。壞就壞在這紀曉嵐的親家盧見曾,個性五湖四海,平常來往三教九流,喜歡排場、好大喜功的毛病,給了和珅有下手的機會。和珅便暗中使計,給了盧見曾一個營私舞弊的罪名,最後落得一個革職查辦,還要徹查九族。這事弄得滿城風雨,紙包不住火,連乾隆都懷疑紀曉嵐是否有涉案其中,於是給了和珅一個欽差的名義,去查辦鹽政司舞弊一案的原委。
雖然後來乾隆了解其中原委之後,紀曉嵐得以清白,但這中間卻落得了一個和盧見曾私通之嫌,乾隆要紀曉嵐暫時離開京城到烏魯木齊,直到全案水落石出為止。紀曉嵐明白這是乾隆給他一個脫罪的機會,在這個事件當中他的姻親後來獲罪入獄,但是因為年紀老大不堪受刑,最後死於獄中……。
因為給親家翁獻策、通風報信,讓自己也差點成為階下囚,這事在紀曉嵐宦途上可說是最大的一件創傷,令他失去一切又讓他和家小生離死別的,他知道就是國禍和珅,因此也鑄成了兩人不共戴天的世仇。兩人為了爭寵鬥智,纏鬥了整整近半世紀的人生,和珅甚至因為嫉妒乾隆對紀曉嵐的寵愛,用盡了千方百計,最後終於也擔任了總裁官。其實他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要就近掌握紀曉嵐的一舉一動,伺機陷害和報復,再加上乾隆受康熙和雍正的影響,起初對漢人的文人學者本來就不太信任,因此整個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更是令紀曉嵐倍增委屈和辛苦。
本文介紹:
《阿賴耶之人狐傳奇》。本書作者/王薀老師;出版社/拾慧文化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延伸閱讀:
- 《紀曉嵐:天下第一名嘴》
- 《閱微草堂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