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育孩子不只帶給父母黑眼圈,還有人生中的喜樂。
文/蓋瑞.巧門、香凝.沃登;譯/劉如菁
早點知道就好了,原來……
孩子能帶給你們很大的喜樂
That Children Can Bring You Great Joy
在我心目中,喜樂不是稍縱即逝的情緒,是對於你投資生命的方式有一種很深的滿足感。總而言之對人有幫助的工作/職業可以成為一大喜樂之源,另一方面,只以賺錢為目的的工作可能只帶來一點或毫無喜樂可言。婚姻本身也是,倘若是第十一章所描述的那種婚姻的話。若你們與父母和親戚的關係健全,或是以健康的心態從事各種娛樂和社交聚會,都有可能激發喜樂。然而,很少有事情能勝過你們在養育兒女上投注心血所帶來的喜悅。
前面幾章我談到難以成眠的夜、換髒尿布、大小便訓練、偶爾生病、永遠打掃不完的家、滿滿的行程表、隨機的違抗行為,但這一章我想談一談在這些耗神費力的教養挑戰之下的快樂。沒錯,養育兒女是要花時間、精力、金錢,且必須付出很多努力,然而這一路上獲得的滿足感遠大過種種壓力。
第一眼見到你們的新生兒,可能令你感到既惶恐又雀躍,惶恐是因為你覺得自己還沒完全準備好,雀躍是因為這是你的寶寶。你們一起把一個新生命帶到世上來,雖然尚未發育,寶寶裡面卻蘊含無窮的潛能。你們有這特權和機會教導與訓練他/她發揮那份潛能,還有什麼能比這更令人興奮、更充滿挑戰?
做為父親,我發現看著兩個成年的兒女為著神和為著造福世人,發揮出他們的潛力,帶給我極大的喜樂。好消息是,你不必等到他們長成受良好訓練的成年人才經歷這份喜樂,問問任何一位較年長的父母,他們必會告訴你,當年把寶寶抱在懷裡,對他們說傻裡傻氣的話,雖然他們根本聽不懂但心中的快樂真是難以言喻。他們也會告訴你,哄孩子入睡、牽著幼兒的手跨出第一步,回答好問的三、四歲孩子,第一天上幼稚園時大哭,或是孩子小學時的籃球賽,聲嘶力竭地加油,結果球隊投進的五球中有一球是他/她貢獻的,這些種種帶來多麼大的喜悅。
孩子慢慢長大,成年了,但這些喜樂的回憶仍持續帶來深深的滿足感,回顧的時候才感嘆孩子成長的年月過得太快──或是換個說法:「日子太長、歲月太短。」父母所知道的是,那些漫長的日子很快就忘記了,短暫的歲月卻珍藏心中。
找到喜樂
既然知道孩子不會永遠是小孩子,那麼父母如何不至於被教養的多重責任壓垮,而能聚焦、歡慶養兒育女的各樣喜樂?這是香凝與我在本章要回答的問題。
你健康嗎?
首先請容我說,若要在教養兒女上找到喜樂,最大的要素就是你本身的情緒、心理和靈性健康。如果你跟自己,跟配偶,跟上帝沒有和好的關係,那你很可能會把教養兒女視為重擔而已。
那麼要如何衡量自己的健康呢?我曾發現最佳衡量工具之一,是第一世紀基督徒教會早期的一位領袖所寫,他說一位真正健康的人一定會呈現九項特點: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我從輔導諮商中也發現這是很棒的診斷工具:我是否真誠地關懷他人,對自己投注生命的方式深感滿足,與自己、與上帝、與他人和好,在我所有的人際關係中都顯出忍耐、恩慈和良善,忠實可靠、不屈不撓、以溫柔對待別人,控制我的激情而不是被它控制──我做為一個真正有愛心的人到什麼程度,那麼我的健康就到什麼程度。
我想挑戰你用這個來衡量你的心理、情緒和靈性健康。如果你看出在上述某些特點上還需要成長,那麼最好就從現在開始讀一本書,找個朋友談,接受諮商輔導,報名課程,找牧師談,參加教會,讀聖經以及禱告。基督徒的看法是,上帝希望把能力賜給我們,好使我們真正成為完全健康的人。當你成為這種人,應該就能在這條教養之路經歷真正的喜樂。
看著孩子學習就有喜樂
人生的一大喜樂就在學習裡,到現在我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在閱讀中發現的那種興奮之情,每一本新書就像一趟冒險,一個全新世界在我眼前展開。閱讀帶給我極大的滿足感,看著子女學習的父母也能經歷到這種喜樂。
之前提過,在入學以前,孩子的學習過程早就開始了,他們學習動作技能的每一步驟都帶給父母很大的喜樂。有位年輕的父親對妻子說:「快看,快看,他自己會翻身了,剛才他是躺著,現在變成趴著。」光讀這段文字你就可感受到這位父親的喜悅了。接下來是學習爬行,這回換母親說:「快看,快看,他會爬了。」
我到現在還記得看著孩子第一次邁出步伐走路的那股興奮和快樂。他們扶著沙發站起,我就退到約六公尺後對他們說:「來啊,你會的,走走看,來!」他們跨出小半步,跌坐在地,我就說:「沒關係,再試試看。」我讓他們重新站好扶著沙發,對他們發出同樣的挑戰。一步,兩步,三步,很快他們就會走路了,看著他們學走路,跨出的每一步都帶給我極大的歡愉。
帶來喜樂的不僅是動作技能的發展,還有學習社交技能,亦即我們在第九章討論過的。當你聽到孩子不用你提醒就自己先說「請」「謝謝」,你就備感開心。教導和隨時提醒是必要的,而且可能比你預計的時間更久,但你的孩子總算學會了,偶爾可能還是需要提醒,不過他們已經學會兩項有益於人際關係的社交技能,這時做為父母的你可以輕鬆一下,體會這一刻的喜樂,你們和他們都進步了。
學業進步會在稍後來到,也會帶給父母喜樂。當他們學會認字讀書,你會不禁微笑,這幾年一直是你念書給他們聽,現在換他們念給你聽。雖是緩慢的過程,但他們終於學會看書,並把他們從書裡學到的與你分享,這時你會對另一半說:「我好高興我們的孩子喜歡讀書。」你知道如果孩子會看書,他們的世界就會不斷擴展延伸,這帶給你極大的欣喜。
另一種深刻的滿足來自於當你看到他們學會主動完成回家作業和分配的家事,然後才出去玩,你知道學會人生的優先順序──把最重要的事情先做好──對他們成年後的人際關係大有助益。
沒錯,看著孩子學習能成為負責任的成年人的技能與態度,是非常喜樂的事。多想想這個真理吧,如果父母想到這種學習需要多少的時間和練習就覺得很有壓力的話,想一想這真理可使父母多一點盼望,因知他們所做的努力會帶給孩子長遠的影響,這態度有助於父母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稍微鬆口氣而多一點享受學習過程的樂趣。
享受子女學習之旅的父母,自己也能重新發現學習的樂趣。念故事書給你的幼兒聽時,也提醒你自己小時候學到的一些功課,比方《小火車做到了》這個經典故事,無論對小孩或大人都很有啟發性。或者,如果你的父母不曾念故事書給你聽,現在你可能在為孩子念故事書時發現閱讀的樂趣。當你挑選電視節目跟孩子一起看,然後問:「我們從這個節目學到什麼?」你會和孩子一樣學到很多東西,有時可能比你的孩子更有收穫。養育子女常能刺激父母重新投入學習過程,學習永遠不嫌遲。
創造喜樂的經驗
為孩子創造喜樂的經驗,父母自己也體會喜樂,我想絕大多數父母都希望家裡充滿歡樂,是躲避外頭壓力的避風港,不但對我們自己,對孩子更是如此。要使這成為事實的一個方法是捫心自問:當我的孩子成年後,我希望他們最記得有關我們家的什麼事?
也不妨拿同樣問題問自己,或許你會發現你的思緒回到童年,尤其如果你有快樂的童年。例如,可能想起爸媽每晚念睡前故事,然後和你一起禱告;也許你想起小時候爸媽出席你的每一場球賽或學校的其他活動;或許他們曾教你彈鋼琴或彈吉他,或是針線活。有哪些正向的童年回憶是你也希望帶給孩子的?
當然了,並非所有人都在正向而喜樂的家庭中長大,有些從小生長的家庭充滿恐懼、尖銳傷人的話和不定時爆發的怒氣,所以如果你沒有正向的童年回憶,那麼現在就是發揮創意的時候,跟配偶一起思考討論希望給孩子怎樣的回憶。你們希望他們長大以後談起家庭時會怎麼說?
香凝和我在多年的諮商中聽過為人父母分享一些正向的描述:「我的爸媽一直都為我挪出時間。」「我們一起看書。」「我們一起做東西。」「我們一起到外面玩。」「我們家晚餐前一定先禱告。」「我們經常開懷大笑。」「我們每個星期天都去教會。」「我們一起唱歌。」或許這些也是你希望子女將來還會記得的事。
之前提過,我們的一雙兒女都已成年且結婚了,他們最美好的童年回憶都跟用餐有關。當我們第一個孩子到了可以坐在餐桌前吃東西的年齡時,凱洛琳就做了一個決定,每天早上都要為全家準備熱騰騰的早餐。凱洛琳並非早起的人,所以這對她而言是「德蕾莎修女」式的決心,她堅持這樣做直到老二離家上大學為止。至於我,我答應每天早上全家圍坐餐桌前時,由我讀一段聖經然後禱告,孩子比較大以後,如果他們願意,我就讓他們帶領禱告。讀經和禱告這件事多半在凱洛琳端上早餐之前完成,有時候在端上桌以後才做,雖然都很簡短,但我希望是有意義的。
等孩子年紀足以參與對話時,我們就以晚餐做為分享一天大小事情的時間,我們會稱讚孩子們所做的善事,質問聽起來不太和善的事。凱洛琳和我也會分享做得好和做錯的事,一直到孩子國中和高中的年紀,我們仍維持這習慣(當兒子打籃球的時候,我們就把晚餐時間提早或延後)。我們相信晚餐時光是彼此瞭解近況的重要機會,孩子升上高中以後,我們談論的話題更廣也更深入。
現在我們兩個孩子回顧過往都說,早餐和晚餐是他們最美好的回憶之一。他們進大學以後,有時帶朋友回家,我們依然維持邊用餐邊討論的習慣,他們的朋友都很驚奇一家人真的可以這樣深入地聊。
現在你們該決定要如何使你們的家庭生活對兒女是個正向經驗。我知道生活是忙碌的,但是幫助兒女找到他們的人生道路,用他們獨特的方式對社會做出重要的貢獻,並且有一天成了家也能建立美好的家人關係,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香凝和我可從來沒聽任何人說過:「要是從前子女成長過程中我能更常打掃家裡就好了。」「上班時間多一點就好了。」「要是我們花更少的時間陪孩子就好了。」沒有!從沒有哪個父母這樣說,相反的,他們都說真希望從前能以陪伴孩子為第一優先,多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有時候父母的領悟來得比較晚,不免有點後悔莫及,但童年如飛而逝,所以聰明的父母要提早思考希望有什麼樣的教養結果,以免太遲。提早思考可使自己更充分地創造和投入愉悅的親子關係。
童年如飛而逝,所以聰明的父母要提早思考希望有什麼樣的教養結果。
在遊戲中發現喜樂
跟孩子一起玩是喜樂的一大來源,遊戲對孩子是很自然的事,他們透過遊戲表達自己、探索周遭世界、解決問題、與他人連結和建立重要的生活技能。因此,遊戲提供父母非常好的機會跟子女連結,瞭解並鼓勵他們,父母也在這當中發現大喜樂。
父母的挑戰是,要在百忙中挪出時間跟孩子玩,這裡的關鍵詞同樣是「優先順序」,對你的小孩來說,遊戲是喜樂的重要來源之一。為什麼要把今天能做的事延後,明天或許你不能做了,或者說,過幾年後你就不能做的事,何不今天就做呢?別讓自己日後追悔莫及!現在就挪出時間跟你的孩子玩吧。
父母完全投入跟孩子玩的時候,多半會想起原來遊戲有多麼充滿樂趣,孩子令他們想起玩耍的無窮可能性──裝扮、扮家家酒、海盜比武、火柴盒小汽車的賽車、蓋高塔、蓋城堡、打雪仗、桌遊、打電玩、樂高、二重奏/唱、舞會、排練喜劇等。此外還有前院的籃球賽、威浮球全壘打大賽、鬼抓人和躲迷藏,這些遊戲和許多其他活動,不論是孩子邀請父母,或是開心地接受父母的邀請一起玩,親子關係總是在這些好玩又有創意的遊戲中更加緊密。事實上,這些遊戲和輕鬆時光可能是他們將來最快樂的家庭回憶之一。
跟孩子一起玩很喜樂,看著你的孩子跟其他小孩一起玩也是很快樂的事,無論是找鄰居小孩在後院組織運動比賽或是遊戲,當你看著自己的孩子展現良好的運動精神玩得非常開心,你也會感到喜悅。
不過,我一定要在此提醒關於組織運動比賽的一件事──不要看得太認真,我見過家長沒有表現運動精神,對子女或教練發怒,完全抹煞運動的快樂。最好是接受事實,不可能每件事都如你所願,即使你並不同意裁判的判決,也要用你的行為肯定孩子的努力,幫助他們學習服從裁判。
在表達讚賞中發現喜樂
當你花時間陪伴孩子、跟孩子一起做各種事情時,也要在其中找機會對孩子表達你的讚賞,如果你成長的家庭並不善於表達支持,那麼現在就別讓你的小孩一樣得不到支持。正向的父母榜樣值得效法,負面的範例也有可學習的地方,請你捫心自問:有什麼是我的爸媽做了或沒做到,但我不想跟他們一樣的事?另一方面,假如你從小爸媽就愛你、支持你、關心你,你也要問自己:我要仿效我的爸媽為我的子女做什麼事?他們有什麼榜樣值得我效法?
請你捫心自問:有什麼是我的爸媽做了或沒做到,但我不想跟他們一樣的事?
小孩子都渴望獲得父母的肯定,他們也必有值得父母肯定之處,你的鼓勵會帶給他們很大的喜樂。我不是說你不可以糾正子女的不良行為,管教子女的重要性已在第五章討論過,但是,千萬不要在怒氣中管教,當在愛中管教兒女。當孩子感到被愛、被肯定時,比較會帶給父母內心的滿足,當父母用尖銳的話譴責孩子,孩子感到被拒絕、沒有人愛,這時他們的行為就不會給父母帶來喜樂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必須承認雖然這一章談的是「兒女能帶給你極大的喜樂」,但兒女也能帶給你極大的痛苦。
許多因青少年兒女的決定和行為深受痛苦的父母來找我或香凝諮商,如今他們回顧兒女的短暫童年時光都說:「真希望時光倒流,許多事情如果能重來,我們一定不會那麼做。」香凝和我希望本章能幫助你們免掉日後追悔,如果你們享受養兒育女,以他們為樂,他們多半也會享受做你們的兒女且帶給你們很大的喜樂。
如果你們把焦點放在教養兒女的挑戰和壓力上,喜樂就飛走了,但如果你們把焦點放在兒女帶來的喜悅,好好把握兒女在身邊的每一天,喜樂就常伴你左右。
1.你認為小時候你在哪些方面帶給父母喜樂?
2.你認為你在哪些方面帶給父母痛苦?
3.你認為你的童年對於你教養兒女會有什麼影響?
4.你希望在哪些方面仿效你父母的教養做法?
5.你希望在哪些方面不要跟父母教養你的方式一樣?
6.小時候你看過什麼書?打算念哪些書給你的孩子聽?
7.從前你最喜歡跟父母、兄弟姊妹或同儕玩什麼遊戲?你能預見有一天跟你的孩子玩那些遊戲的畫面嗎?
8.以前面談到的九點診斷工具為基礎,評估你本身的情緒、心理、靈性健康如何?從0到10分,以下各項特點你會給自己打幾分?
___ 愛心
___ 喜樂
___ 耐心
___ 恩慈
___ 良善
___ 信實
___ 溫柔
___ 自制
為了準備做父母,你現在要怎樣培養自己這些特點呢?
本文介紹:
《因為愛,所以有了黑眼圈:生孩子前一定要知道的12件事》。本書作者/蓋瑞.巧門、香凝.沃登;譯者/劉如菁;出版社/格子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