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一場雪崩,提醒我,人類究竟有多麼脆弱…….

文/科里.理查茲

從雪崩中活下來後,登山家兼攝影師科里.理查茲記錄下這一刻。但然後呢?

圖片來源:國家地理雜誌

拍下這張照片的一小時前,我剛從一場幾乎奪走我和兩位朋友性命的雪崩中爬出來,當時我們正從世界第13高峰下山。那天是2011年2月4日,我們剛剛完成巴基斯坦加瑟布倫Ⅱ峰的首次冬季登頂。從那時起,這張照片被刊在《國家地理》雜誌封面,出現在海報與廣告牌上,並在網路上流傳。在某種意義上,這張照片成為我的「商標」,帶來許多賺錢的工作。但這些年來,照片中所傳達「僥倖避開死神的英雄登山客」的故事,卻深深困擾著我。

圖片來源:國家地理雜誌

我發現自己一直很難想像登山是英雄行為,但我能理解為什麼有人會這麼想。站在喜馬拉雅山山腳,你很快就理解到登頂需要非凡的體能、耐力、專注與勇氣。但我總覺得英雄行為需要某種更高尚的目的,而不只是冒著生命危險看自己能不能登頂。我當然可以爭論說登山活動支持了許多地方的經濟,例如巴基斯坦;或是征服遙遠山巔能喚起人類心靈某個重要的東西。但我們不必騙自己:登山活動絕大部分只是昂貴而危險的娛樂,伴隨著一定程度的自我陶醉。

攀登加瑟布倫Ⅱ峰不是我的主意。我是受西蒙.莫洛與丹尼斯.烏魯布科這兩位登山老手的邀請,才加入他們的遠征。我是一名資歷尚淺的登山者,從北美洲的高山和阿爾卑斯山脈起步,最終才踏入喜馬拉雅山這座終極試驗場;西蒙與丹尼斯則老早就是登山界的明星,他們曾在許多世界最高、最危險的山峰開拓新路徑。

因此當他們邀請我一同在冬季攀登加瑟布倫Ⅱ峰時,我很難描述自己有多興奮。登山者選擇同伴時得非常小心,因為這個決定關乎你能不能活著回來。你需要一個能長時間忍受痛苦的人,包括臉上的凍傷、折磨人的飢餓、手指與腳趾失去知覺、加上難以忍受的疲倦,在捱住這些痛苦的同時,還必須維持向前推進的意志,遭遇緊急狀況時仍能做出一貫的反應。

因此當這兩位傳奇登山家邀請我加入遠征時,有點像是接受神職授任的聖禮一樣。聽起來可能有點奇怪,但對許多登山的人來說,登山有如宗教。我知道它拯救了我,指引我離開問題重重的青春期。我曾中斷高中學業,染上酒精與毒品,在街上流浪過一陣子。登山就是我的救贖,它給予我唯一的目標,幫助我的心靈與身體重新聚焦,也讓我重拾健康。

我爬愈多山,占據我大部分人生的不安全感與憤怒感便離我愈遠。登頂之後,無論過程危險或容易,我總能發現自己俯視著下方的世界,終於能深深地滿足而放鬆呼吸。回到下方的世界後,我內心的混亂又會回來。因此當西蒙與丹尼斯邀我加入這次可能名留青史的遠征時,我感覺自己如果能登上那座峰頂,就永遠被「療癒」了。

我們利用天氣晴朗的短暫空檔,在一次瘋狂推進後登頂。冬季登山最重要的是抓緊時機,趁著快速移動的冬季風暴在山巔降下不穩固的積雪前通過。但抵達山巔後,也只是到達中途點。傷亡通常發生在下山時,登山者得設法通過有如地雷區一般、隱藏在薄冰層下方深深的裂隙,和隨時可能傾洩猛烈雪崩的數公噸雪堆。

我們三人用繩子綁在一起努力趕路,希望能在暴風雪來臨前下山。也就在這個時候,我聽到了轟隆巨響。登山嚮導教導我們說,如果被捲入雪崩,必須努力游向頂端。我記得自己嘗試揮動雙臂及踢腳但都沒有用,很快地,我就像在一臺狂怒的洗衣機內打轉。我瞥見模糊的藍天,接著一片昏暗,接著又是藍天,接著昏暗,最後一片漆黑。我的嘴巴和鼻子充滿了細雪,連羽絨衣裡面也都是雪。轟隆巨響被深邃的寂靜取代,一陣透骨奇寒開始滲入我的身體。

那次恐怖的經驗難以言喻,就像被原始猛獸咬在口中的獵物,等待脊椎被咬斷,知覺逐漸模糊,然後被山峰吞噬。但我們都活了下來。

隨著時間過去,一陣陣恐慌會像迷你雪崩一樣突然席捲我全身。一位心理治療師最後向我解釋,我得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攀登加瑟布倫Ⅱ峰的經驗,不僅沒讓我得到療癒,反而摧毀了我。隨著時間過去,一陣陣恐慌會像迷你雪崩一樣突然席捲全身,讓我冷汗直流。我會突然變得煩躁而憤怒,就像青春期的騷亂又回到我身上,但這次更巨大、更黑暗。為了逃避,我酗酒又發生外遇。我又再次活埋自己,窒息到死。我和妻子離婚,失去我的主要贊助商,像個傻瓜一樣,傷害自己關心的人。我的惡劣行為與錯誤決定沒有任何藉口,但有時接踵而來的混亂中會出現一線曙光。

一位心理治療師最後向我解釋,我得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在許多人的愛與支持下,我逐漸將自己挖出泥沼。我戒掉酒癮,重新開始登山,並回到喜馬拉雅山。我終於理解,登頂能讓我獲得療癒的這種想法,就像那張在雪崩後將我描繪成英雄的照片一樣,不過是場幻覺。

儘管如此,我仍無法逃離那張照片。它就像過去的我化成鬼魅,如影隨形,提醒我究竟有多麼脆弱。我們都很脆弱。

※ 本文摘自《國家地理雜誌2018年05月號》, 原篇名〈劫後餘生〉,立即前往試讀►►►

※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掌握全球脈絡,立即訂閱《國家地理雜誌》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