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虛幻之境降臨現實──詭異繪本《噗噗查理》與恐怖大師史蒂芬.金
編譯/犁客
2016年11月,美國書市出現了一本看起來怪裡怪氣的繪本,封面上有個蒸氣火車頭,駕駛笑著揮手,後頭拖行的車廂裡滿是開心的孩子。就連火車頭也笑得很開心──只是那個表情有點令人不寒而慄。
這本繪本叫《噗噗查理》(Charlie the Choo-Choo)──這也是書中蒸氣火車頭的名字。
笑得讓人發毛的噗噗查理不是英國兒童電影節目《湯瑪士小火車》(Thomas and Friends)裡的可愛火車頭,事實上,這個「活生生」的火車頭長相有點詭異,而且書封上頭還有句來自恐怖小說大師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推薦,簡單有力:
如果我來寫本童書,就會像這個樣子!
史蒂芬.金有不少作品被圖像繪者改編過,暫且不論漫畫或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他的《The Girl Who Loved Tom Gordon》也曾被改製成立體繪本──相當接近多數讀者印象中的「童書」,不過這本書的內容並不是為兒童寫的。是故,史蒂芬.金在《噗噗查理》封面上提供的這句推薦,對《噗噗查理》的作者貝蘿.伊凡絲(Beryl Evans)而言是極大的讚譽,等於就是把伊凡絲講成童書界的恐怖天后了。
如果留意過史蒂芬.金替各種小說寫的推薦句子,不難發現他對於替同行吆喝其實有點賣力過頭,總是會給出讀起來稍嫌誇張的評價;但是他對伊凡絲的評價還有另一層古怪──因為史蒂芬.金其實心知肚明:《噗噗查理》,並不是伊凡絲的作品。
維基百科上叫「貝蘿.伊凡絲」的名人不多,其中一個是澳洲人,另一個是美國人;澳洲那個是政治人物,2006年過世,美國那個辭世時間更早──她在二十世紀中葉就被連續殺人犯謀殺了。但,如果想在維基百科上查找「寫《噗噗查理》的貝蘿.伊凡絲」,那麼網頁會直接連到史蒂芬.金的相關頁面去。
真相其實就在那裡。史蒂芬.金史詩級作品「黑塔」(Dark Tower)系列的讀者或許記得,在《黑塔 III──荒原的試煉》(Dark Tower III: The Waste Lands)一書中,由現實進入異界的傑克(Jake)就讀過貝蘿.伊凡絲寫的《噗噗查理》;而在槍客羅蘭(Roland)的世界裡,這本書的作者叫Claudia y Inez Bachman。
是的,這是本原來並不存在於現世、只出現在「黑塔」系列小說中的虛構繪本。伊凡絲是史蒂芬.金創造出來的角色,而Claudia y Inez Bachman的身分則更複雜一點──她是Richard Bachman的妻子,而Richard Bachman是史蒂芬.金的另一個筆名,相當於他的分身。《黑塔 III》原文版的初版時間是1991年,整整四分之一個世紀之後,這本虛構的繪本,真的出現在現實世界。
如果史蒂芬.金來寫童書,他當然會寫出像《噗噗查理》這樣的作品。因為《噗噗查理》真正的作者,就是史蒂芬.金。
「黑塔」系列的忠實讀者會覺得這本繪本挺有意思,不過就算不知道背後因由、只是對風格詭異童書感興趣的讀者,也會覺得《噗噗查理》蠻有趣的。而且,說不定,還有讀者「真的」見過貝蘿.伊凡絲。
因為2016年11月初版的《噗噗查理》,同年的7月份就以限量版的方式先在美國聖地牙哥漫畫展(San Diego Comic-Con)亮相了;而在漫畫展現場,「貝蘿.伊凡絲」曾經現身幫讀者在繪本上簽名──不是立體投影,也不是史蒂芬.金扮女裝親自上場哦。
Charlie The Choo-Choo: Comic Con Fans Seek @StephenKing Book That Isn't Real https://t.co/jvO5PRwrgw #stephenking pic.twitter.com/UZACoLeWTx
— Cemetery Dance (@CemeteryDance) 2016年7月25日
資料來源:
老金搞東搞西:
- 已經遺忘的童年惶惑、青澀戀情,還有當時面對的巨大惡意──史蒂芬金的《牠》
- 【WAITING:上山頭,拚書影】說故事的位置──為什麼史蒂芬.金不喜歡庫柏力克的《鬼店》?
- 史蒂芬金:如果我沒成為作家,可能會當英語老師,然後在50歲酗酒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