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子離群索書】寫小說療傷!?只有誠實才可寫出真誠小說,只有自己才能改寫人生劇本
去年四月,林奕含自殺消息傳出之後,許多人談論其人其書,話題紛雜,其中一個問題:如果有所謂寫作治療的話,為何救不了林奕含,相反的是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小說完成且出版後棄世?
在閱讀潔西卡.勞瑞《改寫你的人生劇本》時,不禁又想起這個問題。
須文蔚在推薦序裡講出答案:「不少研究發現,寫作對憂鬱症的治療效果有限。」這是因為長期憂鬱者心防已深,不易宣洩心事,也不轉化哀痛,寫作治療效果不顯,而若直接書寫創傷,則可能再次經歷傷痛,造成二度傷害。
可見寫作治療不是萬靈丹,要有配套措施。一個人若埋頭寫作,缺乏人際互動與支持團體,會使寫作治療成效不彰。「找到自己的團體歸屬,要比單打獨鬥好。」潔西卡.勞瑞提醒讀者。
寫作雖然是很孤獨的事,尤其潔西卡.勞瑞運用的方法是小說,且以長篇為主要關注,而非日記或散文,一寫就是好長一段時日。如何在團體裡分享、互動?她在書中討論不多。但她特別強調專業協助的重要。專業協助指的心理治療師,事發後她持續去看心理治療師。她說,寫作治療是活出健康的一片拼圖,不是神奇子彈。
《改寫你的人生劇本》談的是寫作治療,著重於方法論,step by step,理論不是重點。因此關於寫作治療,她講得不是很深入,到底有沒有效,功效多大,為何有這種效果?談論不多。畢竟這方面的專書、報導太多了,例證也不缺,娜妲莉.高柏《心靈寫作》便是教導創意寫作的經典著作。
與一般書寫生命以求療癒的書籍不同的是,本書著重於個人故事、寫作療癒,與之相應的小說創作要訣。創作,不為出書,不為得獎,不為成為作家,目的在於以小說創作處理生命的創傷。
但為何是小說?回憶錄、自傳散文、日記、書信等,都是很好的敘事治療,但對某些受傷者而言,心靈寫作與黑暗面直接衝擊,過於刺激情緒,缺乏迂迴空間,若無專家指引,容易得到反效果,不是人人適用。而小說寫作,可與受傷的自我拉開距離,旁觀自己的人生困境,且站在他人位置,觀看對方的動機與行為,再將情緒、想法經過提煉與轉化,宣洩出來。
本書最可貴之處在於,作者現身說法,以個人真實經驗出發,把小說創作與獲得療癒的過程寫出,並把在閱讀與寫作中所摸索、實驗的心得整理為書——丈夫與她,兩天前吵了架,他回舊家,然後就自殺了,在他們結婚二十四天,她懷有三月身孕之後。不像會自殺的丈夫為何走上絕路?讀者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而作者也不知道,且不需要知道。當事人若不斷追索,猜測,甚至自責,便會把自己陷進情緒泥沼裡。幸好,她以寫作自救,也選擇較適合自己的小說,她在書中明白寫道:「寫小說救了我」。
獨救救不如眾救救,因此潔西卡.勞瑞寫出此書,教讀者就個人生命經驗化為小說,進而轉化自己,自我療癒。前幾章是寫作前的準備,從標題「認識自己」、「像個作家一樣讀」便知道主旨。〈認識自己〉講誠實,誠實的面對自己,承認自己有不堪的一面,如負面的思想、不快的回憶、恐懼、壓抑等。但不是要把這一面誠實交代、公開,寫小說不是告解,不是寫自白書,但唯有誠實才可寫出真誠的小說,了解自己並且成為自己,才有辦法寫作。
《改寫你的人生劇本》寫「將生活轉化成小說的過程」。當然,走出人生困局不一定要用寫作療法,其他正念練習,包括藝術療法、瑜伽、太極拳、冥想,都是好方法。若採用寫作,各種形式都可考慮,而潔西卡.勞瑞以自己脫離黑暗面重見光明的經驗,提出小說創作的形式,也與讀者分享創作的奧妙,即使人生一帆風順,把此書當作寫作指導來看,也不壞。
《改寫你的人生劇本》是療癒主題的書,與一般勵志書有相當共通之處,讀起來調性感覺類似:都有作者自身的例子,以及若干聽來的、讀到的故事;章節末尾附練習題,第一天、第二天,第一步、第二步,引導讀者;語氣則不乏「記住」、「只要⋯⋯就能」、「唯有⋯⋯才能」等簡化語氣(也因為話說太滿,本書一方面強寫作不是萬靈丹,一方面又出現「寫作能改善一切」這樣的句子)。某些簡單觀點反覆出現,有點煩瑣。若能刪減三分之一內容,其實更好。這不是此書的問題,而是每本心理勵志類翻譯書籍的共同特色。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寫吧,皺著眉頭也沒有問題:
- 林奕含:「這個故事摧毀了我的一生,但寫作的時候,我很清醒地想要達到一種藝術的高度。」
- 有時候,愛上某人,愛上寫作,甚至連愛一隻鳥,都會讓你陷入必須直面世界的風險
-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史蒂芬‧金公開提點的寫作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