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E書】這是講述青少年歷險的故事,也是關於童年終結的故事。
Photo Credit: Unsplash

【一週E書】這是講述青少年歷險的故事,也是關於童年終結的故事。

文/犁客

你對歷史不見得有興趣,但很可能在不經意間接觸過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的書。

這些書有的是好讀也好看(但可能讀完會覺得心痛)的虛構故事,例如《偷書賊》、《穿條紋衣的男孩》(或者你也讀過牽連更遠一點的《希特勒回來了》,這已經超越心痛,到「惡搞」那邊去了),有的是戲劇張力十足的真實故事,例如被諾蘭拍成電影的《敦克爾克大撤退》。

甚至你想讀本有超能力者大比拚、像暑期檔大片一樣的小說,所以選了《狂暴年代》,結果還會發現:這本書主要情節發生的年代,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書裡的幾個超能力角色後來還參與了二十世紀的其他戰爭,越來越麻木、越來越冷漠,其中一個角色明白地說:每場戰爭,都只是那場戰爭的翻版。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二十世紀的國際局勢有極大的影響,對於各國政治體系、經濟實力、科學發展與文化傳統等等層面變化,也有極大的關係。但創作者喜歡以二次大戰為故事背景、讀者也喜歡這些作品的原因,不見得是對戰史或國際情勢有興趣。

而是對「人」在「戰爭」那樣異常的情況下究竟如何反應有興趣。

「好人」面對欺壓時如何存活、如何勇敢、如何忍耐或者如何能夠維持心境晴亮不至於絕望,這些關於人性光明面的情節讓人感動,而「壞人」怎麼壞,以及為什麼那麼壞,也會讓人十分好奇──不是身為德國人或戴上納粹章就會突然間被感染變成壞蛋,而就算是殺孽甚重的納粹黨衛軍,也不是成天光只想怎麼折磨犯人。《黑土》這本書甚至提出了新見解,指出「大屠殺」的成因,可能與大家多年來以為的不大一樣。

也因如此,《安妮日記》、《我戴著黃星星》等等經歷那段時期的真實回憶,便有一種奇妙的質地。無論是當時留下的紀錄還是後來回憶的往事,這些作者們用孩子的眼睛注視劇變的世界,以某種純真面對扭曲的惡意。

安妮日記》、《我戴著黃星星》的作者都是在德國出生的猶太人,因為二戰時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而藏匿或出走;不過,二戰時納粹的影響力不只在自家國內,《一袋彈珠》的作者是出生在法國巴黎的猶太人,在戰爭期間,一樣為了躲避納粹而逃離家園。

黑夜當中,身為理髮師的父親對著當年十歲的作者以及作者的哥哥,講述自己四十多年前從俄國逃走的往事。作者與哥哥明白,現在輪到他們了,因為在巴黎的德軍,作風已經越來越高壓。兩名男孩在夜裡被父親推出門外,帶著父親「絕不要承認你們是猶太人」的指示,開始馬不停蹄的奔逃,唯一的期望,是當戰爭結束的時候,一家人還能再度團聚。

你不需要對歷史或二次大戰有興趣。但《一袋彈珠》會激起你的共鳴與感動。

這是個人的回憶,也是歷史的切面;這是講述青少年歷險的故事,也是關於童年終結的故事。

那是每個人都共同經歷的事。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

每週電子書最新訊息:

  1. 【一週E書】宛如魔法的創作技巧與閱讀體驗:一堆畫家、一堆小說家,還有卜洛克
  2. 【一週E書】沒有一個漫畫家做過他做到的事──鄭問
  3. 【一週E書】喜歡像《火星任務》那樣科幻又科科的作品?《月球城市》來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