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也青春】繪本的力量、恐懼的力量 ——談賴馬的《帕拉帕拉山的妖怪》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怕鬼的孩子不會變壞,這是黃春明先生的話。

但是,鬼,真的很可怕呀。

竄過的黑影、陰暗的房間或廊道、空無一人的公園,或是廁所𥚃莫名的聲響⋯⋯

未知,使人害怕,何況是孩子。

這害怕若是加上家庭內的各式衝突、校園中的人際壓力、同儕間的競爭意識,最終形成成長過程的巨大陰影,也是終生必須面對的課題。

所有負面情緒都應及時化解、處理,尤其是害怕、擔憂和恐懼。

所以,頼馬的繪本主題很多都圍繞在幼童(成人,即家長也一樣)的慌張、憤怒、恐懼等。

《帕拉帕拉山的妖怪》以充滿個人特色的筆觸與畫風,經營出許多值得細細察看並欣賞的細節,描繪當孩子為不知名的「妖怪」驚嚇時,受到感染的村人,無論大人或小孩,他們是怎麼看待、怎麼面對的?

透過細節的追索,過程中已熨匀了紛亂的心緒,開啓理性思索真相的一扇窗。

頼馬的繪本,給了我們抒發情緒的鑰匙,也讓我們感受到美(圖)與真(赤子之心),還有想像力的重要。

害怕,不可怕。害怕,使人懂得同理他人,並辨明事理,思索可為與不可為。

 

 

收聽本集節目:

▶︎▶︎▶︎免費訂閱經典也青春 Podcast。名家領讀,經典隨身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