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E書】它是神奇的矯正室,還是我們眼不見為淨的垃圾場?
Photo Credit: Unsplash

【一週E書】它是神奇的矯正室,還是我們眼不見為淨的垃圾場?

文/犁客

如果讀過《龍紋身的女孩》或看過同名改編電影,你可能會對其中一個橋段印象深刻──劇中男主角布隆維斯特因故得去坐一陣子牢,但小說裡他坐牢時還帶了筆記型電腦進去寫書,電影裡(尤其是瑞典原版)那個監獄環境看起來好像只是人比較擠一點的度假平價旅店。

北歐的監獄(和監獄生活)好像蠻享受的?如果「關進監牢」的作用之一是遏阻犯罪,那麼瑞典大牢好像沒什麼這種作用。當然布隆維斯特犯的不是暴力傷害之類的罪行,想來比較不會被嚴加管束,但如果犯的是嚴重刑案,待遇又是如何?

轉念想想,別說遙遠的瑞典,我們好像對大多數國家的監獄狀況如何都不大理解

或許你會直覺認為這很正常──我們身為安善良民的代表,這輩子根本不會和監獄扯上關係,沒注意到相關的資訊,是很合理也很合邏輯的。

但問題並不在這裡。或者並不只在這裡。

監獄的狀況如何,與我們的法律規定高度相關,而法律規定如何,與我們的生活高度相關,就算是咱們這種自認一輩子不會觸法的安善良民代表也一樣──如果法律壓根兒有問題,我們就算是模範生乖小孩,也有可能被安上罪名啊!

把犯罪者關起來是種懲罰,但懲罰是在合理範圍內限制某些權力(例如規定受刑人的作息時間和行動區域)而不是侵奪人權(例如不讓受刑人吃飯上廁所或看醫生)。我們常覺得犯錯的人最好就乖乖受罰,但在監獄資訊不多的情況下,根本無法確定懲罰的狀況;某些名聲響亮的受刑人可能會被報導(唉呀你看這傢伙坐牢還吃胖了),而我們就在完全不理解其他受刑人生活的情況下做出對監獄的相關判斷(哇哩咧我們對罪犯太好了吧還我稅金)。

這個我們根本沒注意的空間,真的有「矯正」的功能嗎?或者它只是一個雜物櫃、讓我們把不想看見的人物塞進去,圖的只是個眼不見為淨?它真的對犯罪有遏阻作用嗎?或者它像是一個犯罪技巧進修班,去裡頭除了學習犯罪技術之外還有拓展犯罪人脈旳作用?

簡單點兒說:我們認為把罪犯放到這個地方,究竟有沒有達成我們原先的目的?

說起來好像有點嚴肅,實際上很令人好奇,而且它雖然被切割在常人作息之外,但其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關。

看看《監視與懲罰》,你會生出一些不同想法。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

每週電子書最新訊息:

  1. 【一週E書】對周遭的認識不夠,有些是無知,有些是歧視,有些兩者皆是
  2. 【一週E書】宮部美幸告訴你:世界很糟糕、惡念很強大,但不要放棄希望
  3. 【一週E書】看他吃看他玩,是比自己去吃去玩更高一個檔次的體驗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