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典也青春】專心地玩,就玩出了名堂 ——談理察·費曼的《別鬧了,費曼先生》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如果一個小孩蹲在地上觀看螞蟻,就讓他看得夠吧。
如果有人想拆開收音機或玩具車看個究竟,你想他會在拆開幾個之後,重新組回去?
「大科學家」,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理查.費曼小時候就對跟機械有關的東西感興趣,但由於家境不好,一切要靠雙手摸索組裝修繕,偶爾才有簡單的工具幫忙,卻因此培養出同時用腦袋思考與用雙手實作的習慣。
他注重實驗,視身體力行為第一要務,而且玩得徹底。
不論是科學研究、學森巴鼓、學畫畫都是如此。
有時看來近似胡搞瞎搞,可最後證明這是他的實驗過程。而他的聰穎也讓他看出人們的慣性思維及行徑造成的可趁之機,得以藉此好好顛覆、捉弄或戲謔一番。
這麼一位有時候也挺招人討厭的費曼,又為什麼受人尊崇為大科學家?
(還有,為什麼主持人會被領讀人臥斧說「本質是個嚴肅的人」呢)
在《別鬧了,費曼先生》的最後一章,也是全書中唯一一段正經八百的文章,是他對有志從事科學研究的年輕人的呼籲,闡明了何謂科學精神(或科學家的良心)。
到底費曼說了什麼?
為什麼會讓主持人讀了之後三番兩次逮到機會就滔滔不絕地與朋友分享?又為何每一想起,便大感激動,體認到費曼的大是真正的偉大?
歡迎收聽作家、Readmoo閱讀最前線總編輯臥斧談理查‧費曼的經典回憶錄《別鬧了,費曼先生》。
收聽本集節目:
▶︎▶︎▶︎免費訂閱經典也青春 Podcast。名家領讀,經典隨身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