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from Flickr CC by Bob Barr

工業社會把我們限制在固定的土地和場所,從事不斷重覆的工作

文/王晴天

近年,「斜槓青年(Slash)」一詞在社會颳起一股旋風,讓大眾開始反思,創業帶給我們的是夢想、工作,還是更多的人生價值?其實,斜槓的概念,在BU(Business & You)的課程中早就有了!現今,人人想成為「斜槓青年」,但你真的了解「斜槓青年」是什麼嗎?

一般總會認為斜槓所代表的即是擁有多重身分與多重職業,身上多攬幾份兼職,再貼上一些標籤⋯⋯等等,就是人人稱羨的斜槓青年;更不用說你白天上班,下班後又急忙趕去超商、加油站上大夜班的兼職工作,這樣的斜槓絕對是膚淺的,亦或是完全稱不上斜槓,別人只會認為你是經濟困難,需要多份工作以賺取金錢維生。

斜槓青年,它代表的理應是一種全新的人生態度及價值觀,核心價值不僅在於多重收入及職業,而是能在生活與工作中取得平衡,創造不一樣的「多元人生」。斜槓青年是社會發展下必然產生的現象,也是進步的體現,這種進步使人類能夠擺脫早年「工業革命」所帶來的限制和束縛,使原先被工作奴役、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我們,得以獲得釋放。

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先後把我們限制在固定的土地和工作場所,從事不具挑戰性的重覆勞動,不論是學校教育還是職業發展,人們都努力讓自己順應社會,使自己成為產業鏈中的「螺絲釘」,甚至是樂此不疲。

但如今不一樣了,隨著科技與網路的發展,加速社會的進程,生活產生了變革。今天,我們知道人生不應該是如此,生活是由我們在過,我們不為誰,只為自己而活。當然,在實現多元人生的前提下,產生多元收入也是必要的。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股創業的衝動,沒有人甘願一生只為別人工作。根據「青年創業現況調查」顯示,有高達八成六的青年人有創業意願,包含64.9%的人「有興趣但未行動」、8.1%的人「已創業」、6.5%「曾創業但失敗」,另6.1%受訪者則表示正在「籌備中」。每個創業家都像擁有美國夢的淘金客,但真正成功致富的人卻很少,創業成功的人往往只占少數,創新構想還沒落實,就已胎死腹中。

我時常和我的學員談創業,可得到的回覆大多是創業太難、不容易,看著他們不斷替自己找理由,一談到創業開口閉口都是:「沒資本、沒產品、沒經驗、沒人脈⋯⋯」等云云,不免為他們感到可惜。若他們看到身邊有朋友和他們一樣什麼都沒有,就「很莽撞」的跑出去,更認為對方不符合「做了好幾年有了經驗,存夠了錢,也找齊了門路,終於媳婦熬成婆跑出來自立門戶」的創業家標準故事,他們只有擔心而已,心中的答案總是「No way !」,抱持著負面、消極的態度。但,創業真是如此嗎?各位欲創業的讀者們,你可以好好想想看,以我創業數十年的經驗來看,我是這麼理解的,「創」可以解釋為開創、創造,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動詞;而「業」就是事業,一個名詞,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對吧?那「創」和「業」合在一起就是開創事業,而開創和創造本就是實現從無到有的一個過程,靠的是一個欲望、一種心態。

我近年積極開設培訓課程,就是在開創另一個事業、我的另一斜槓,且我熱愛知識,更熱愛傳播正確知識,這就是在實現我心中的一個欲望。像我的學員常問我:「王博士,我沒有錢,沒辦法做⋯⋯而且我沒有時間,口才也不好,要怎麼去推銷我的產品,甚至是我的公司呢?」聽到這些,我倒想問,如果你什麼都有了,那還創什麼業呢?而且據我觀察,會投入創業的人,反而是那些「沒錢、沒資源」的人!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啊!因為所有的創業家就是因為「沒錢、沒資源」,所以才想創業賺更多的錢呀!那些已經有錢、有經驗、有門路的人,不論他是老闆還是上班族,本身已享受現下的工作模式,所以他們不會想再創業。假使有天他們錢不夠了,那他們便微調現狀,替自己賺更多的錢,規劃不一樣的人生,這樣就好了。

中國最偉大的創業家──馬雲,他曾說:「開始創業的時候都沒有錢,就是因為沒錢,我們才要去創業!」所以任何聽到「創業」,就急著用「我沒有⋯⋯所以無法⋯⋯」來當藉口的人,應該好好反省一下;況且,創業可以靠後天學習來取得成功之鑰,根本無須擔心。

本文介紹:
斜槓創業》。本書作者/王晴天;出版社/創見文化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延伸閱讀:

  1. 你可以不只是上班族:斜槓創業,複業多賺多自由的27天行動計畫
  2. 斜槓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