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George Henton / Al Jazeera

想成為有行動力的公民?你需要這些閱讀補給!

Book List ofCivil Action文|陳岱華圖片提供|八旗文化、商周、La Vie、紅桌文化、遠足文化、白卷出版社、行人出版社、聯經出版、暖暖書屋


拜訪革命:從加德滿都、德黑蘭到倫敦,全球民主浪潮的見證與省思作者
│周軼君 出版│八旗文化
歐亞大陸在經歷阿拉伯之春、烏克蘭革命、尼泊爾民主化後,現在的他們怎麼了?書中內容是知名國際線記者周軼君走訪各地,大量採訪參與革命的各色人物後所呈現的內容。人物訪談中所面臨的艱難選擇,或許可成為大眾反思民主化過程的各種可能。


公民不冷血:新世紀台灣公民行動事件簿作者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出版│紅桌文化
這是一本記錄書,由一群「公民影音紀錄資料庫」的公民記者在事件現場以攝製、訪談的方式,記錄主流媒體所沒發現的社會行動。內容收錄華隆勞工、關廠工人、文萌樓⋯等重要事件,是回望台灣重要社會議題、與新時代公民行動的專書。


設計政治學:視覺影像背後的政治意義、文化背景與全球趨勢
作者│魯本.派特 出版│ La Vie
哲學家Tony Fry 認為,每一種設計都是「要不服膺、要不意圖推翻現狀」,本書從排版、圖像、顏色、符號到圖像信息等面相,剖析設計背後的龐大資訊,人們透過書中列出的全球知名影像案例,能發現創作者觀看世界的角度,甚至是視覺溝通在社會裡形成的重要性。


為什麼上街頭?新公民運動的歷史、危機和進程
作者│大衛.格雷伯 出版│商周
本書作者是佔領華爾街運動的發起人之一,他不僅記錄此社會運動的起始和過程,也分析了這場行動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書中也討論各種民主的可能性,甚至公民運動如何啟發整個社會。


烈焰焚春:從埃及革命到伊斯蘭國,阿拉伯之春後的中東如何墜落人間煉獄?
作者│羅伯.沃斯 出版│八旗文化
從2011年開始的五年內,埃及到葉門間出現了反極權統治、反貪腐的革命狂潮,也因此造就了「阿拉伯之春」的公民起義。《紐約時報》記者羅伯‧沃斯在中東革命狂潮後,用幾位真實的人物故事,呈現了彼時的社會轉變,也讓大眾更宏觀地看到「阿拉伯之春」的起落。


憤怒吧!
作者│史蒂芬.黑塞爾 出版│暖暖書屋
《世界人權宣言》起草人史蒂芬‧黑塞爾在法國出版的《憤怒吧!》(Indignez-vous !)只有32頁,出版後卻成為全球反抗者的最高指導原則,佔領華爾街運動就是其中一例。此書鼓勵大眾對不公義保有憤怒,並且以和平而非暴力的方式說明憤怒的意義與價值。


我的國家 土耳其的憂鬱與瘋狂
作者│艾婕.泰梅爾古蘭 出版│遠足文化
曾因批評政府而遭到革職的土耳其報社記者,選擇不再沉默而出版了這本書,描寫2016年土耳其軍事政變後,公民走上街頭捍衛國家民主的種種事件。透過剖析這些事件,讓大眾能一窺土耳其擺盪在集權與開放的複雜現況,甚至是未來。


非暴力抗爭小手冊
製作│台灣農村陣線
2013年因大埔拆除事件,多個團體於凱道上舉辦818拆政府行動。台灣農村陣線擷取《非暴力抗爭的政治學》(The Politics ofNon-violent Action)內容,並結合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提供的教戰手冊,製作了非暴力抗爭小手冊,介紹198種人民不服從的具體案例,為行動現場流傳的閱讀內容。


民粹大爆炸:公民不服從,群眾上街頭,美歐政局風雲變色的反思與警示
作者│約翰.朱迪斯 出版│聯經
歐美是成熟的民主國家,但為何民粹浪潮仍方興未艾?美國資深政治分析師朱迪斯,在書裡探討民粹政治及其在歐美的發展脈絡,並分析各個年代的相關社會運動如何影響大選選情,在在呈現民粹運動,既反映政治危機,也能催化政治變革。


被時代選中的我們
作者│傘下的人 出版│白卷出版社
香港雨傘運動發生時,14位傳媒工作者藉由訪問事件現場的人物,呈現整個抗議運動裡的發展。書中除了文字,還有照片與20名畫家的作品,是一本雨傘運動的現場真實錄。


黑暗中的希望:政治總是讓我們失望,持續行動才能創見未來
作者│雷貝嘉.索爾尼 出版│行人
本書作者關注環保、文化、政治,並且有十多年社會運動的經驗。書中呈現公民運動帶來的成就,包含內華達核試場抗議成功、反對伊拉克戰爭的「全球空前抗議聲浪」,另外也關懷黃石公園裡的生態復原事件,希望讓眾人意識到現今自然環境的隱憂。

※ 本文摘自《La Vie 09月號/2018 第173期》,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