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很久還是覺得累?可能是慢性疲勞找上你
文/鄭淳予
腦霧現象使你感覺疲累,無法專心思考,即便累卻還是睡得不好,使得你很難正常地工作和生活?頭腦總是混沌不清?小心這可能也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警訊!讓我們一起來瞭解這個和腦霧息息相關的問題。
什麼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疲倦不是高齡族群的專利,「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這是一群症狀的綜合表現,好發在「一般的上班族」、「女性」、「三十至五十歲的族群」,一般又稱為「肌痛性腦脊髓炎」或者是「雅痞症」。因為它的主要原因還不明確,所以很常被親朋好友或是伴侶,甚至是醫護人員所誤解,認為個案是心因性,也就是情緒或精神疾患的表現,甚至被誤會可能在裝病。
雖然慢性疲勞症候群目前為止,沒有具體檢查可以偵測,但臨床的症狀就是最好的評估依據,以下是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標準,一起來為自己或身邊的人做個初步篩檢吧:
❶連續六個月以上的慢性疲勞,這種疲勞感已經排除了由大量持續運動或明顯身體疾病所造成。
❷疲勞顯著干擾了日常活動和工作。
而且,同時具有以下八種症狀中的四種以上:
- 身心勞動後的倦怠感通常會持續超過二十四個小時。
- 無法恢復疲勞的睡眠。
- 短期記憶或專注力的缺損。
- 肌肉痠痛。
- 關節疼痛。
- 頭痛:新發生的,或疼痛嚴重度、型態跟以往不同。
- 頸部或腋窩淋巴結腫痛。
- 喉嚨痛頻繁或反覆地發作。
重度的勞動,有可能會使病人的日常活動量降低一半以上,嚴重地影響到生活、工作、學業,就是出現「失能」的現象,即便輕度勞動的時候,像洗碗或是拖地,都會覺得特別疲累,也會出現嚴重的睡眠障礙。起床後覺得沒有清新感,然後整天仍然覺得很疲倦,還常常會伴隨著記憶力的下降,或是活動時有頭重腳輕的現象,這就是腦霧的表現了。
慢性疲勞該怎麼辦?
造成「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原因很多元,而且不見得顯而易見。診斷前,必須先排除身體的感染、免疫或營養失衡、內分泌或代謝失調、心血管功能異常,以及檢視罹患情緒疾患(憂鬱或焦慮)、睡眠障礙等的可能性。
專業醫師會根據每個人的狀況來調整,包括處理你的情緒、你的睡眠,有一些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患者會出現類感冒的症狀,像是頭痛、喉嚨痛、或是肩頸痠痛等等,也需要一併治療。我也建議,雖然身心疲憊,但還是要適度做每日規律的有氧運動,像是十五到三十分鐘的快走或慢跑,或是也可以經由物理治療師的評估,進行肌耐力的訓練,慢慢恢復已經弱化或萎縮的肌力。
雖然常見的罹病族群是三十至五十歲的女性,但所有成年人,甚至是青少年,都還是有可能發生,因此如果檢視自己的症狀,覺得符合上述所列出的條件,還是應該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和協助,釐清可能的原因和對治的策略。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症狀是十分惱人的,很多人誤解這些症狀只是個人心理問題,甚至有些研究者認為這不是確切的疾患,不需要特別治療,因此讓有這樣困擾的人更加挫折和沮喪,很多人甚至產生嚴重的生活脫節、產生社交退縮。
疲倦以及疼痛雖然是主觀感受,但它就像是糖尿病及高血壓一樣,是確實存在的,並不代表你有懶惰病或者是心病,所以如果察覺到自己有這些問題,一定要記得尋求協助,我們應該正視這個和腦霧密切相關的症候群,並且抽絲剝繭地釐清可能的原因,加以調整及治療,這也是消除腦霧的必備工程之一。
※ 本文摘自《健忘失神腦當機,你腦霧了嗎》,原篇名為〈怎麼睡還是昏沉腦霧!小心慢性疲勞症候群〉,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