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Pixabay

天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選邊站?

文/安卓雅.芭罕 Andrea Barham
譯/葉織茵

一九一四年八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法聯軍在德軍猛烈逼近下被迫撤退。幸好當時天使們正在附近守衛著。據說英國退到比利時蒙斯市一帶時,有人看到大天使米迦勒的靈體、天使軍團和守護天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書中,舉世聞名的歷史學家泰勒(A. J. P. Taylor)指出,這是唯一一次「有人看到支持英國的超自然力量介入(而且說法相當可靠)」之英國戰役。

一九三一年,准將約翰.查特利斯(John Charteris)在其回憶錄《在總司令部》中,收錄一封一九一四年九月五日的家書,上面記載著這段謠言:「耶和華的使者全身穿著白衣裳,一手握著熊熊燃燒的火焰寶劍,一邊騎著傳說中的白馬,阻擋正在進攻蒙斯的德軍」。一九一五年二月十一日,他推測「有些篤信宗教的人寫信回家,說德軍在蒙斯被擋下來了,彷彿耶和華的使者當時就擋在他們面前」。查特利斯猜測,「這封信刊登在某期教區雜誌上,其他前線軍人收到這本雜誌後,在信中敘述這段經過時省略了『彷彿』二字,因而把刪節版故事傳回家鄉,一傳十,十傳百」。
大衛.克拉克(David Clarke)在《蒙斯天使》一書中指出,這些靈體「並沒有第一手記述」。而在《英國民間傳說詞典》中,編輯辛普森和勞德也同意這些說法「都不是第一手的目擊報告」。這些謠言源自一篇第一人稱敘述的虛構故事,發表於《倫敦晚報》(一九一四年九月二十九日),所以查特利斯的推論嘛,不算錯得太離譜。

這篇虛構故事的標題為〈弓箭手〉,見報時並未標明是小說,作者是威爾斯人,也是該報的主筆亞瑟.瑪臣(Arthur Machen)。後來他將這篇故事出版成書,並於一九一五年在前言中解釋,故事的靈感來自「從蒙斯撤退的可怕[真實]敘述」。瑪臣在故事中解釋聖喬治如何在蒙斯戰役中「帶著阿金庫爾弓箭手支援英軍」。但在故事中,他僅以「一條長長的形影,渾身散發著光芒」來描述。該書出版後,《奧祕月刊》編輯寫信問瑪臣:「這故事是不是根據任何事實改寫的?」瑪臣僅僅回他,「這個故事和事實八竿子打不著」,就沒再多想。
後來有個教區雜誌編輯請瑪臣寫一篇短序,「替故事確立可信的證據」,瑪臣只好重申這則故事純屬虛構。但是這名編輯回信給瑪臣,說他「一定搞錯了,〈弓箭手〉一文的主要『事實』絕對是真的,針對這件事來寫作的文章,想必得用真實的歷史來闡述」。這番話令瑪臣感到吃驚,只好繼續解釋他的「輕小說」似乎已經「被當成堅不可摧的事實,為教會的信眾所接受」。

事到如今,這個故事已經深植在眾人的大腦中。瑪臣指出,「在大眾看來,閃閃發光又慷慨行善的超自然存在就是天使」,因此大家寧可歌頌天使的故事,把聖喬治和弓箭手晾在一邊。瑪臣認為,「我故事中的弓箭手已經變成『蒙斯天使』了。」

眼尖的讀者想必已經注意到了,查特利斯的家書比瑪臣的故事更早寫好。克拉克表示,「在查特利斯收藏的書信中,找不到提及蒙斯天使的原始信件。我據此作出結論:他提供的證據並非始於一九一四年,是一九三一年才對。」辛普森和勞德也指出,查特利斯「憑著記憶對當時的筆記增添細節,所以他記錄的日期不見得可靠」。

克拉克補充道,「雖然沒有證據顯示,政府剛成立的宣傳部曾直接插手蒙斯天使的故事,但軍情人員為確保虛構的故事歷久不衰,很可能也出過一份力。」他也指出在一戰後,蒙斯天使的故事「說好聽點是傳說,但說難聽點,根本就是謊言」。克拉克認為,「瑪臣說得對極了,在〈弓箭手〉問世前的那個時代,沒有任何關於『蒙斯天使』的證據」。儘管如此,瑪臣異想天開的故事在一戰神話中,的確成功確立了不可動搖的地位,至今還有人把這則故事當成鐵一般的事實,時不時搬出來老調重彈。

※ 本文摘自《拿破崙並不矮》立即前往試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