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心德國情——Alsace阿爾薩斯 特級葡萄園直擊
文/莊才勳 圖/各進口商 提供
擁有51個法定產區,4種葡萄品種, 13種不同類型土壤,可以選擇釀造不甜、微甜到非常甜,阿爾薩斯特級園釀製的白葡萄酒,有著比布根地更複雜的組合,能夠創造出更多元的風味。喝阿爾薩斯特級園葡萄酒有如在挖寶般,常會有驚喜出現!
沿著崎嶇不平的產業道路,Schlumberger 酒莊女莊主Severine 開著吉普車載我到山上的葡萄園,告訴我從這裡可以清楚看出Kitterlé、Kessler、Saering 及Spiegel 這4個特級園(Grand Cru)的地理環境。她並且提到,4個特級園雖然連在一起,卻因為有著不同的土壤,所以釀造出來的酒也有不同的味道。
回到酒莊,品嘗來自4個特級園的Riesling、Pinot Gris 及Gewürztraminer,我感受到這3種葡萄種在不同的特級園,確實會釀造出截然不同風格的葡萄酒。
中午在Bergheim小鎮用餐後,我步行到Marcel Deiss 酒莊,與釀酒師Marie-Hélène Cristofaro 見面。去年在Vinexpo酒展有機葡萄酒區,我看到她一個人在攤位上,於是上前討教,之後互通了幾封電郵。這次去阿爾薩斯,10月份大部分釀酒師都在忙著採收及釀酒,很難約到見面,沒想到Marie 竟然回覆有空跟我見面,我當然把握機會好好請教她。
有別於其他阿爾薩斯酒莊大多以單一葡萄品種裝瓶,Marcel Deiss 酒莊的酒款,除了入門款之外,其他酒都是使用多種葡萄混釀而成,而且分成類似布根地的村莊級(Communal)、Premiers Crus (一級園)及Grand Cru (特級園)。當天品嘗到酒莊的「三劍客特級園」:Mambourg、Altenberg de Bergheim 及Schoenenbourg,比我之前在酒展或在品酒會上喝到更有感覺。
羅馬帝國時期 即已釀酒
葡萄品種4種,土壤13種不同類型,法定產區51個,可以選擇釀造不甜、微甜到非常甜,阿爾薩斯特級園有著比布根地更複雜的組合,能夠創造出更多元的風味。喝阿爾薩斯特級園葡萄酒有如在挖寶般,常會有驚喜出現。
野生葡萄藤在人類還沒有出現前,就已經出現在萊茵河(Rhine)流域,包括現在的阿爾薩斯產區。
不過阿爾薩斯最早有種植葡萄紀錄的,卻是在兩千多年前羅馬帝國時期。當時阿爾薩斯的葡萄酒,主要是透過萊茵河及莫澤河(Mosel)運送到其他地方。
德法六次交叉統治的影響
在加洛林王朝時期(Carolingian Dynasty),阿爾薩斯被劃分在德國王國。中世紀阿爾薩斯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葡萄酒產地,許多酒品往北出口到荷蘭及法蘭克福等地,也是阿爾薩斯的黃金時期。
之後中歐進入戰爭時期,經歷了「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後,1648年法國與哈布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berg)簽署西發里亞和約(Treaty of Westphalia),阿爾薩斯(除了史特拉斯堡)交給法國統治。
1870年普法(Franco-Prussia)戰爭,法國戰敗後,阿爾薩斯重新回到德國普魯士(Prussia 王國為北德國聯邦之一)懷抱。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阿爾薩斯又再次回到法國手中。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阿爾薩斯1940年被德國佔領,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德國戰敗,它又被歸還給法國。
阿爾薩斯的德法6次交叉統治,重大影響了阿爾薩斯葡萄酒的發展。
阿爾薩斯特級園的演變
最早阿爾薩斯的生產及銷售都是以村莊為單位,所以早在西元9世紀末期,阿爾薩斯就已經有160個生產葡萄酒的村莊;到了中世紀阿爾薩斯黃金時期,村莊數字攀升到430個。幾個較為有名的村莊,例如Riquewihr 及Marlenheim等,或是單一葡萄園 (Lieu-dit),例如Mambourg 或Steinkolz 等,在1000多年前就已經很有名。
到了 17及18 世紀,不少村莊及單一葡萄園,因為酒好品質穩定,在國外也逐漸建立起名聲。1962年阿爾薩斯成立法定產區(AOC),1975年阿爾薩斯成立特級園法定產區。剛開始特級園只有一個Schlossberg,1983年增加24個特級園,1992 年再增加25個特級園,2007年也加入1個,加起來總共51個。
不過,由於當時法令把所有阿爾薩斯特級園歸編在同一個法定產區規範 (阿爾薩斯特級園),引發不少酒莊不滿,許多酒莊寧可把特級園的酒用一般 Alsace 法定產區標示。
到了2011年,51個特級園終於各自成立不同的法定產區,阿爾薩斯特級園開始走入百花齊放時期,許多特級園也各自訂定獨有的規範,特級園的風格差異也就越來越明顯。
特級園可種植的葡萄品種
在最早阿爾薩斯特級園法定產區規範裡面,特級園只准種植4種白葡萄品種用來釀酒:Riesling、Pinot Gris、Gewürztraminer 及Muscat,而且不能混釀。
2011年之後,51個特級園可以有不同的規範,例如Zotzenberg 特級園准許用Sylvaner 葡萄釀造,Kaefferkopf 特級園准許用這4種葡萄混釀,Altenberg de Bergheim 特級園不但可以混釀這4種葡萄,還可以添加2005年前種植,加起來低於10% 的Chasselas、Pinot Noir 或Pinot Blanc 等葡萄品種。
葡萄園中的13 種土壤
阿爾薩斯葡萄園的土壤主要可以分成13 種,有3億年前火山爆發後岩漿冷卻後形成的花崗岩(Granite)或火山岩(Volcanic Rock);或是風化砂石硬化後所形成的砂岩 (Sandstone);或是 1億5千萬年前當阿爾薩斯還沉在內海底,海中生物死亡沉澱在海底所形成的不同類型的石灰岩(Limestone),還有泥灰土(Marl),沉積岩(Alluvial) 等。
每一個特級園都有獨特的土壤,例如Rangen是阿爾薩斯所有的特級園中,唯一主要土壤為火山岩的特級園;Muenchberg 及Kitterlé 特級園裡面也有火山岩,但比例比較低。Schlossberg 特級園的主要土壤為花崗岩,Rosacker 特級園的主要土壤為石灰岩。
不同土壤適合種植的葡萄品種也會不同,有些特級園4種葡萄品種都有種植,有些則只挑選一兩種適合種植的。例如Kastelberg 、Wiebelsberg 、Muenchberg及Geisberg特級園,只種植Riesling 葡萄;Gloeckelberg 特級園只種植Gewürztraminer 及Pinot Gris;Mambourg及Schlossberg特級園則4種葡萄都有種植。
甜度標示目前仍無規範
之前除了晚摘甜酒Vendange Tardive 及貴腐甜酒 Selection de Grains Nobles外,阿爾薩斯特級園葡萄酒並沒有標示甜度,常發生想要購買不甜白酒的人卻買到微甜白酒的情形。
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許多酒莊開始在酒標上標示甜度,有的會用數字來標示,例如Zind-Humbrecht 酒莊會將酒的甜度(1-5)標示在酒精度下面,Schlumberger 酒莊則會標示在背標上的甜度比例尺(Sec、Demi-Sec、Moelleux、Doux 或Liquoreux)上。
對於酒標上是否必須標示甜度,或是標示甜度的方式,阿爾薩斯公會目前並沒有規範,讓酒莊自由心證。
※ 本文摘自《酒訊Wine & Spirits Digest 2月號/2019 第152期》, 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