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也青春】被囚禁的青春期 ——莊靜君談安妮.法蘭克的《安妮日記》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首先這個標題的靈感完全來自於楊佳嫻老師為此書所寫的導讀,若再延伸,便是死神隨時可能降臨的幽閉青春期。

這其中又有有幾個層次可展開。
這本近乎完整的版本著實令我大吃一驚,在我腦中留存幼時所讀刪節兒童版的印象中,安妮是住在黑暗、密不通風、窄仄的閣樓,安妮是個正向、懂事,受迫害仍不屈服的孩子。

實則安妮一家四口與另外一家三口,及後來加入的牙醫共八人,所住的後棟住屋雖不大,但仍有房間、客廳兼飯廳、小浴室兼廁所,並有做為儲藏室的閣樓。

食物並沒有那麼匱乏,初期甚至以為這是個過渡期,戰爭遲早要結束。

吃力的不是空間,而是人與人的關係,家庭關係、母女間的緊張摩擦衝突,以及與其他非親人間的相處難度。

吃力的不是相對抽象的戰爭威脅,而是成長痛在這種遙遙無期的未知中更受壓抑、更痛。

一個性格外向、自有主張的女孩,在侷促且壓縮的處境中,到底是要順從保守,還是仍要捍衛自我、據理力爭?

面對愈發險峻的局勢,是應樂觀地抱持希望,還是認命承受不停翻湧而出的掙脫欲望?

安妮以極佳的文筆將她觀察到及體會到的大環境投射於這個密室的種種情狀,以及自身的疑惑、厭恨、挫敗、懊喪都寫出來了。

太驚人了,她才十三歲,死時才十五歲。

所以,我想,這才是這部作品真正歷久不衰的原因。安妮寫出了一個青春期少女的成長痛,在戰爭與逃匿的日常生活中,這成長痛更顯鮮明。

所以,推薦大家讀完整版的《安妮日記》,以及幾乎完整採用安妮日記文字的《漫畫版安妮日記》。

更多精彩內容,請收聽本集的經典也青春。

收聽本集節目:

▶︎▶︎▶︎免費訂閱經典也青春 Podcast。名家領讀,經典隨身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