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解壓的一年:好茶、好油,每7天實踐一個小習慣
文/布瑞特.布魯門薩爾;譯/葉懿慧
第10週 啜飲綠茶
領我們靜觀人生,似乎就是茶的本性質地。—林語堂
飲用綠茶在亞洲文化已有數百年的歷史。近來在西方文明世界也逐漸風行,原因就在於,綠茶對身心靈有著驚人的好處。
綠茶富含植化素,能夠有效抗老化,降低諸如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這類腦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罹患風險。研究顯示,綠茶所含的多酚類,亦稱兒茶素(EGCG),能夠強化主司學習和記憶的海馬迴神經。而在綠茶中所發現的一種單寧酸—gallotannin,亦有助於預防中風後的腦損傷及其他的腦部受傷。在一項針對一千名年齡至少七十歲的日本人所做的研究中,綠茶飲用量大的受試者,認知能力受損的盛行率也較低。
綠茶也具有抒壓功效。日本的研究發現,綠茶消耗量和心理壓力的關聯性恰好成反比。此外,綠茶多酚還能夠提升多巴胺這種振奮情緒化合物的水平。事實上調查顯示,苦於抑鬱症狀的人飲用綠茶有正面效益。
另外,如果想要增強專注力、提高效率,綠茶也是最佳良方。綠茶中的咖啡因(眾所周知的興奮劑)含量,遠比一杯普通咖啡少得多。因此,愛喝綠茶的人不會出現咖啡喝多的人常發生的焦慮發抖症狀。而且綠茶真正的神奇之處,還在於它特有的胺基酸—茶胺酸,茶胺酸具有抗焦慮的功效,也和提高思考力、注意力有關。咖啡因和茶胺酸這兩種組合,使得綠茶在活化大腦功能方面效果顯著。
改變之道 以綠茶取代咖啡
在日常飲食中加入綠茶並不難。以下提供幾個無縫接軌的訣竅:
喝多少? 雖說有喝綠茶總比完全沒喝好,但最好還是規定一下自己,每天起碼喝個二到三杯。根據日本一項研究指出,每天至少喝二杯綠茶的人,出現認知能力受損的機率減少了54%。
變換一下 習慣喝咖啡的人,不妨把喝杯咖啡改成喝杯綠茶吧。如果放棄早上來杯咖啡聽起來很痛苦,請記住綠茶同樣具備咖啡因的好處,卻不會有焦慮緊張的副作用。而且綠茶能提高專注力,更是展開上班日一天之始的絕佳飲品。
鎮日享受喝茶趣 一般的沖煮咖啡,每八盎司大約含九十五至二百毫克的咖啡因。而同樣盎司的綠茶,咖啡因含量卻只有二十四至四十毫克。因此可以多享用幾杯綠茶,不用擔心咖啡因攝取過量。但如果對咖啡因敏感,就要避免下午兩點過後喝綠茶,才不會打亂睡眠模式。
小常識報你知
大衛.魏斯(David Weiss)在科羅拉多清泉市的科羅拉多大學所做的研究發現,抹茶(碾磨成細粉狀的綠茶)中的兒茶素含量,比一般中國芽茶類綠茶高出一百三十七倍,也比其他已證明含量最高的綠茶高出三倍。
精挑細選低咖啡因產品 偏好喝低咖啡因綠茶的人,在購買低咖啡因茶品時需要精挑細選。去除茶葉咖啡因的製程有兩種,分別是乙酸乙酯萃取法和二氧化碳萃取法。乙酸乙酯萃取法是一種化學程序,去除了茶葉本身某些好成分,卻在茶葉上留下溶劑殘留物。另一方面,二氧化碳萃取法用的是二氧化碳和水來去除咖啡因,完整保留了茶多酚和兒茶素。許多製造商並不會提供自家所使用的去咖啡因製程相關資訊,而且就算標籤上註明「天然低咖啡因」,也不代表就沒使用乙酸乙酯。因此,不妨考慮自行去除茶裡的咖啡因。將茶葉浸泡約四十五秒後,就倒掉茶液,接著加更多熱水泡第二次。第一泡時大約會釋出八成的咖啡因,如此一來就能去除大部分的咖啡因了。
試飲抹茶 抹茶是用整片茶葉去碾磨成細粉的綠茶。不同於一般喝綠茶,喝抹茶意味著連茶葉都一起攝取,不光只是喝葉片泡出來的茶湯而已。支持者宣稱抹茶的好處遠勝過普通綠茶,其中一項就是膳食纖維的含量。沖泡抹茶的方法,一般是將熱水倒進茶粉後慢慢攪拌,然後趁粉末尚未沉澱前飲用。也可以用抹茶做出抹茶拿鐵、奶昔,甚至自製抹茶冰淇淋。
以香料、香草或花朵添新味 綠茶的風味可能不是你的菜(抱歉用了雙關語)。不愛綠茶原味的人可以添加香料、香草或花朵,比如茉莉花和檸檬草,都是經典的添加物。多方嘗試找出自己最愛的風味。其他可以嘗試添加的還有肉桂、玫瑰花瓣、薄荷,甚至柑橘類的橘子或柳橙也不錯。
以有機原生蜂蜜增甜味 綠茶最好是喝無糖的,但如果需要帶點甜味,請選用有機原生蜂蜜,不要加一般砂糖。不像砂糖對健康毫無益處,蜂蜜還附帶了抗氧化的功效。而比起一般蜂蜜,未加工的生蜂蜜保留了抗氧化物質和其他營養成分。至於選用有機產品,當然就意味著蜜蜂未受化學藥劑或殺蟲劑汙染。
第22週 食用好脂肪
食物就是我們的良藥。—希波克拉底斯
只要講到健康,沒有人會否定營養均衡之於強健人體的重要性,但飲食其實也對人類大腦影響甚鉅。
脂肪大約占人腦60%,因此吃對脂肪對大腦運作至關重要。飲食中反式脂肪和動物性飽和脂肪攝取量高,通常也是失智症、憂鬱症及認知障礙的高危險群,而充分攝取不飽和脂肪,則有助於降低精神健康方面的風險,並且能改善認知功能。
油脂豐富的魚類,比如野生鮭魚、沙丁魚和鯡魚,能夠提供大腦活化所需的Omega-3必需脂肪酸。除了維護和促進腦細胞發育外,Omega-3還能有效降低失智、憂鬱及認知衰退的罹患風險,改善專注力和記憶力。由於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需脂肪酸,因此必須從飲食中攝取。其中又以富含EPA和DHA的魚類為最佳來源,這兩種脂肪酸較不易從植物性來源取得。蝦蟹貝類通常也富含確保神經組織和腦
細胞健全的維生素B12,這種必要營養素有助於預防憂鬱症。
小常識報你知
跨國比較精神疾病的研究顯示,魚類食用量最高的人口族群在其他精神健康方面,罹患憂鬱症、躁鬱症和季節性情緒失調的比例最低。
堅果種子類富含維生素E和除自由基抗氧化物質,已證實可增進認知功能。由於植物性Omega-3脂肪酸含量高,核桃被譽為堅果首選之一。二○一一年一份研究顯示,連續八週食用兩盎斯香蕉核桃麵包的大學生,相較於只吃原味香蕉麵包的受試者,推理論證能力有所進步。而神經科學學會(Society for Neuroscience)所發表的其他調查則發現,膳食中包含2%、6%(每份重量約一盎司或四分之一量杯)或9%(一點五盎斯)的核桃量,可以逆轉大腦老化以及運動與認知障礙。
酪梨和橄欖(以及從二者所榨取的油)都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有助於維護腦細胞膜的構造,促進健康血液流動,將更多氧輸送到腦部並降低血壓,此二者對認知功能有重要影響。調查研究顯示,食用酪梨油和橄欖油能夠改善記憶力,防止認知衰退。在二○一二年針對六千二百名六十五歲以上女性所做的研究中,相較於主要從玉米油和植物油攝取多元不飽和脂肪的女性們,平均來說,大量攝取單元不飽和脂肪的受試者們,在認知試驗的成績最佳。此外,飲食中飽和脂肪高的女性,大腦比實際生理年齡老了五、六歲,而大量攝取單元不飽和脂肪者,大腦則年輕了六、七歲。關於酪梨油和橄欖油還有另一好處,就是兩者都有豐富的維生素E。最後要提的是,蛋能提供富含胺基酸的優質蛋白質,對於神經傳導物的合成不可或缺。同時蛋也富含維生素E和膽鹼,後者是一種屬於維生素B群的營養素。膽鹼是合成乙醯膽鹼的前體,這種神經傳導物對記憶力很重要,研究證實它能改善長期記憶和持續專注力,減少失智症前兆。
改變之道享用增強腦力的脂肪和蛋白質
本週改變所提到的食物都滿萬用的,很容易融入大部分的飲食裡。
小分量效果大 食用堅果、種子、酪梨和橄欖油等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時,要記得它們的熱量也很高,必須適量食用。所謂的每份大約是堅果或種子一盎司(最多就四分之一量杯),酪梨四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盎司,橄欖油或酪梨油一湯匙。備餐時要忍住,不要全部都入菜一次上桌,這樣脂肪含量會急速暴增。
鮭魚萬歲 務必要選阿拉斯加野生鮭魚或紅鮭。除了可攝取到其他魚類所不及的大量Omega-3,還可以避免接觸到旗魚、鮪魚及其他大型魚類偏高的含汞量。選擇阿拉斯加野生鮭魚或紅鮭,有助於避開其他鮭魚常見的多氯聯苯,比如人工養殖的鮭魚。盡量以水煮、炙烤或烘烤方式烹調鮭魚,總之絕對不要用油炸的。若是不喜歡魚或鮭魚,不妨改吃富含EPA和DHA的Omega-3保健品。
鮪魚新吃法
熱愛鮪魚沙拉?鮪魚冷沙拉有更健康美味的吃法,就是把鮪魚換成阿拉斯加粉紅鮭或紅鮭水煮罐頭,再跟四分之一杯的新鮮酪梨、第戎芥末醬、檸檬汁、切碎洋蔥一起混合,保證美味到不行!
喜歡熱食的人可以自製特補腦的鮭魚漢堡,把罐裝鮭魚跟生蛋液及全麥麵包屑混合後,煎熟即可。
蝦蟹貝類海鮮 蝦蟹貝類的海鮮跟義大利麵及米食非常搭。不妨試試義式燉海鮮湯(Cioppino)或西班牙海鮮飯,配料常見蝦類和其他富含維生素B‑的海鮮,例如淡菜(貽貝)、牡蠣和扇貝。在沙拉裡添加蝦,或是享用一整碗清蒸的新鮮淡菜或蛤蜊。海鮮盡量不要油炸,因為會含不健康的反式脂肪。
瘋堅果,嗜種子 享用核桃和種子的方法無限多。不妨參考以下建議:點心 一把核桃或種子加上一片水果,就是一份高纖且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的營養均衡點心。
沙拉 在沙拉上撒一、兩湯匙的碎核桃或富含膽鹼的葵花籽。
早餐 在玉米片、燕麥片和脫脂希臘優格上,加一湯匙的碎核桃或富含Omega-3的亞麻籽粉。
三明治 喜歡花生醬果醬三明治的人,可以把花生醬換成核桃醬。大膽地自創口味吧!
配菜 把核桃和種子加到蔬菜、餡料和焗烤菜裡。
甜點和烘焙食品 熱愛甜點或麵包的人,盡量選擇含有核桃、罌粟籽或芝麻的製品。
橄欖、酪梨及其油品 義大利麵食、焗烤菜和地中海食物經常活用橄欖入菜。使用酪梨油或特級初榨橄欖油(EVOO),盡可能自製沙拉淋醬。特級初榨橄欖油是純度最高最健康的一種橄欖油。在奶昔裡加四分之一杯或半杯酪梨,口感更滑順,也可用來取代三明治裡的美乃滋,或作為沙拉的點綴。需高溫烹調比如熱炒時,請使用酪梨油,低溫料理如低溫嫩煎,就用橄欖油。
蛋類 可在早餐時享用一、兩顆炒蛋,或午餐時來一顆水煮蛋。過去蛋曾因膽固醇含量高而名聲不佳,不過近期研究顯示,健康飲食不可缺蛋,而且蛋並不會造成高血脂,動物性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才會。沒有高血脂毛病的人,吃蛋不用擔心。
強健大腦之宴 將強化大腦所需的營養成分,做成各含獨特食材的開胃小點或小菜(tapas),開心享用吧。比如鮭魚壽司捲裹芝麻、燒烤蝦串、酪梨醬、魔鬼蛋、橄欖醬,以及調味核桃。舉辦共享餐會教導親朋好友製作強健大腦的餐點,每個人都運用一種補腦食材來入菜,最後可能會創出嶄新美味的食譜。
本文介紹:
《7天養出一個好習慣,成就最解壓的一年》。本書作者/布瑞特‧布魯門薩爾;譯者/葉懿慧;出版社/大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