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也青春】如此溫柔,如此強健,如此地神 ——吳妮民談陳列的《地上歲月》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腦中響著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樂音,我沉入陳列文字深深的底層。

備嘗艱辛,淡然以對,何等的厚實內在!

這溫煦的文字是由身體踩進土地的經歷所得,是揮汗勞動建構的肌理而就,是家鄉田地一吋一吋的墾殖的具體默示。

因而才能寫出〈無怨〉這般撫慰人心的好作品。

「陽光總共十二塊,成三行排列。」

這是陳列在入獄第三天的囚房內注意到的。

他寫道:「我們當然都見過陽光,但絕不會想到它可以分割成多少塊如此細碎的光芒,更怎會想到自己會為幾小塊投射在房間內的光線而激動,而守候呢?往往就在這樣的守候裡,一天過去了。」

「生機只要沒有死去,終究會萌芽的。
當天地間萬物貫注於生長的時候,似乎其他的什麼都不值得怨恨和記掛了,最該珍視的是自己的完整。因此,我開始自覺得如此溫柔,如此強健,如此地神。」

《地上歲月》是陳列作品集四部之一,本書收錄十二篇散文,以〈無怨〉為首篇,一如船頭,船身裝載的是深厚的對土地、對人的愛,如〈地上歲月〉、〈同胞〉、〈礦村行〉、〈親愛的河〉、〈我的太魯閣〉,這些血肉,正是在這塊土地生長之你我的血肉,於是我們深自反省,該怎樣回報,以強健,以溫柔。

非常感謝妮民帶來這本人文自然寫作經典,重讀更有收穫。

更多精彩內容,請收聽本集的經典也青春。

收聽本集節目:

▶︎▶︎▶︎免費訂閱經典也青春 Podcast。名家領讀,經典隨身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