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因為書太多被房東趕出去,有人因為書吃上官司!?
Photo Credit: Unsplash

有人因為書太多被房東趕出去,有人因為書吃上官司!?

編譯/暮琳

書擺在家裡即使不看,也可以是品味的展現、賞心悅目的收藏品,況且,還有那麼多的研究指出書多的環境能讓人變聰明。然而,在閱讀似乎百利而無一害的普遍共識下,在紐約,卻有些書為主人帶來了大麻煩——將它們的持有者送進法院。

第一個苦主是名叫班.漢莫(Ben Hammer)的退休水手。他在紐約布魯克林一間單房公寓裡居住了四十六年,卻在今年三月與房東打起官司,為的是一張又一張勒令搬家的通知,驅離他的理由大剌剌地寫著:他有太多書了

通知上寫道,他在房裡囤積了大量箱子、袋子、紙張、廢棄物、檔案櫃、木箱,以及「遍佈整個房間,從地板堆到天花板的書堆」。通知裡表示屋內的環境「不衛生、不健康」,違反了租約。負責維護公寓環境的人員則說漢莫的收藏導致火災的風險大增,讓他自己與整棟大樓都暴露於危險之中,而他們已多次知會漢莫改善環境,卻始終沒有得到回應。

對於這些指控,漢莫表示這全是公寓地主「班尼迪克地產集團」(Benedict Realty Group)為了房租想出來的藉口。漢莫在2017年加入了「年長者租金增加豁免計劃(Senior Citizen’s Rent Increase Exemption)」,以至於即使同區域的單房公寓租金已漲至一個月一千四至兩千五的範圍,漢莫的房租卻可以維持在七百美元。漢莫相信地主的目的是將他趕走,把公寓租給新房客以收取更貼近市場行情的租金。

漢莫年輕時在貨船與客船上服務,藏書範圍卻異常廣泛,除了航海書籍,從錫安主義的歷史一直到現代美國文學他全都有涉獵。打開漢莫的房門,便能看到細長的走道堆起滿到天花板的書,廁所裡、廚房裡也全都有書。除了書之外,還有照片、海報與箱子等物品塞滿整個空間。漢莫從童年便養成收藏書本的嗜好,他堅稱他的行為並非單純的囤積雜物,而是對每本書都帶有感情。在地主眼中的「火災風險」在漢莫口中成了「圖書館」

漢莫表示這些書對他而言很重要。他厭惡媒體,並鍾愛印在紙上的文字。他可以理解有些人無法以同樣的眼光看待他的收藏,但仍堅持捍衛自己的居住權以及藏書。

在律師的協助下,漢莫最後決定走上法庭爭取自己的權益,而在1920與30年代的紐約,也有一兩群人,為了一本不斷替人招來麻煩的書相繼走進法院。在這起文學史上比較有名的案例中,作風大膽的雜誌:《小評論》(The Little Review)於1920年代連載起詹姆士.喬伊斯大名鼎鼎,卻也可說是「惡名昭彰」的《尤里西斯》。這本書一問世,便遭到歐洲多國查禁甚至焚毀,而美國也沒有例外。《小評論》「任性妄為」的連載行動儘管引起廣大迴響,檢察官卻以內容「淫穢」的名義盯上雜誌編輯。

《小評論》的營運與《尤里西斯》的連載在這次官司後被迫告終,然而十幾年後,當時新成立的藍燈書屋(Random House)卻自己撿起了這個燙手山芋,企圖以引進一本「高風險、高規格」的書,一舉打響出版社名氣。如今藍燈書屋已是美國五大出版商之一,而《尤里西斯》也從禁書一躍而成文學經典。然而,當時將《尤里西斯》重新介紹給美國讀者的行動卻讓出版商煞費苦心,硬生生牽扯進紐約市若干名人:一名有理想精神的大律師、一位肯定文學自由的法官⋯⋯甚至策劃了一起海關沒收案件。

凱文.伯明罕(Kevin Birmingham)所著的《最危險的書》鉅細靡遺的詳述了《尤里西斯》從完稿、成為各國禁書,一直到最後這本書如何被世界接受而成為重量級文學作品的漫長冒險。

書與金錢,在兩段不同的時空將兩組非常不一樣的人推進了法院:一名因為太多本書而惹上麻煩的退休水手,與幾群為了一本書而甘願吃上官司的出版人。擁有書,在大多數時候是幸福的事,儘管書似乎仍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讓某人惹上某些麻煩;但幸運的是,在像紐約這樣的城市裡,仍有律師願意為即將失去住所的老人發聲,有法官願意為創作自由改變判決。擁有為了心愛的書而走進法庭的權益,恐怕也是某種程度上的幸運了。

資料來源:

BookstrYour Guide to LiveNY Daily News

有很多書可讀是必要的:

  1. 被地方軍隊扣留、跌斷腿裝義肢,都只是為了讓偏鄉孩子讀書──索里亞諾和他的驢子圖書館
  2. 不是大英,也不在美國 世界最老圖書館是北非這一座⋯⋯
  3. 美國有八成中學生分不清新聞和廣告──圖書館員挺身力抗假新聞與不實資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