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擔心當面拒絕很傷人?試著把你的尷尬分一點出去
文/馬薇薇、黃執中、周玄毅、邱晨、胡漸彪
把尷尬釋放出來,讓對方一起承擔,自己就更有勇氣下決定了。
可能遇到的問題 我報了一個健身課程,上了幾堂課後,感覺教練不是很專業,想換一個教練試試。但又覺得以後在健身房,還是會跟原來的教練見面,不太好意思開口。我該怎麼說,才不會尷尬呢? 常見的說法:「我想換一位教練來指導我,可以嗎?」或是由於怕尷尬,放棄提出換教練的要求。 更好的說法:「教練,不好意思,我想問一下,如果我想試著換別的教練指導的話,你會不會介意呀?」
為什麼要這樣說
在對話中,有的人會自己承擔全部的壓力,有的人則會把壓力釋放出來,讓對方跟自己一起承受。
以「希望換教練」為例,你想對健身教練說的是「我不想繼續由你來指導」,但是卻一直在猶豫要不要開口,因為你擔心直接講會傷人,怕對方會介意。這個時候,你是在獨自承受全部的壓力。
的確,要求或拒絕別人的時候,我們難免會感到壓力。雖然大多時候並不是自己理虧,也有權利提出要求或拒絕,可事到臨頭卻偏偏開不了口,好像自己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一樣,擔心日後相見會尷尬。
可是,如果你一直擔心會尷尬,就沒辦法客觀地做決定,只能委屈自己。這時候,我們應該把這種情緒釋放出來,讓對方一起承擔,自己就能更有勇氣做決定了。遇到這種狀況,可以使用一個訣竅:把問題調轉角度,去問對方會不會尷尬,也就是讓對方承擔一部分的尷尬。
還是以「換教練」為例,出於同樣的意思,你可以這樣問對方:「如果我換一位教練,你會不會介意?」這樣說,就是在把自己面對的尷尬轉移給對方,讓他去面對這種難堪。
這時候,對方如果表示介意,同樣也會害怕讓氣氛變得很差,所以他反而會表現得很大器。而且問別人「你會不會覺得尷尬/介意」,其實就是在靠問題引導對方,讓對方自己解釋為什麼不會尷尬/介意。運用這個說話技巧,你就不用為自己的訴求辯解什麼了。
試想一下,如果你直接表明意願,跟教練說想換人,對方通常會追問背後的原因,並且試圖為自己辯解。他可能會追問你對他哪裡不滿意,有沒有什麼他能改進的地方,怎麼做能讓你回心轉意等問題。
對方的追問會讓氣氛更尷尬,而且你還不得不回應,這等於是在逼著你證明對方是不行的、是不好的,才導致你除了換教練沒有別的選擇。這時候,你可能會為了不把話說得太直白,而編造出一些好聽的理由。可是,這會讓你越來越不好意思拒絕對方。很多人之所以不好意思提要求或是拒絕他人,正是因為事先考慮到這種尷尬。
不過,用「更好的說法」──反過來問對方會不會尷尬/介意,你就沒必要自己承擔壓力了。而事實上,把話說開了,自然就覺得沒什麼好尷尬的。
身為專業的健身教練,也知道顧客選擇換人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他可能還會安慰你說:「不用擔心,健身房裡換教練是很稀鬆平常的事。」
這樣一來,你反倒是給了他一個機會,去展現自己的專業素養。這時候,你就可以順勢說出自己之前的顧慮了:「那太好了,我還擔心你會介意這種事呢!是我多慮了。」你越是這樣說,對方就越要展現出「一點都不介意」的樣子,甚至會主動來緩解你的緊張和壓力。
就算對方還是想追問他哪裡做得不好,你也可以什麼都不解釋,而是說:「沒有!沒有!我覺得你很好!我就是想試試別的風格,像你說的,換教練是很正常的事情嘛!」
如果對方還是要糾纏「為什麼換人」這個問題,你還可以回到最開始那個問題:「抱歉,果然還是讓你很介意,對不對?」這時候就又輪到對方來解釋為什麼他不介意了。
以上所說的這種說話技巧,就是把自己面對的情境壓力,調轉過來讓對方去體驗。換位思考一下你就會發現,這種情境壓力對雙方來說都是一樣的。
※ 本文摘自《好好說話,擁抱高情商》,原篇名為〈如何當面拒絕人也不尷尬?〉,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