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截自: Youtube影片

從前人們覺得他是神經病,現在人們相信他見過上帝

文/臥斧

活著的時候,PKD 絕大部分時間都不怎麼如意。他有點精神問題,有嗑藥的惡習、生活困頓、結婚離婚,晚年時常常宣稱自己見過上帝。

PKD 是菲利普.狄克(Philip Kindred Dick)的簡稱,一個生前被歸類為不入流科幻作家的傢伙;寫了一大堆書,讀者不是不買帳,就是讀完就罵,「這是哪個神經病寫的?」雖然大家認為他是神經病,但他也覺得這個世界不怎麼正常;他喜歡質疑一切:人的記憶、人的存在、人的好壞,以及什麼才算是「人」?

被大多數人當成神經病的 PKD 在一九八二年過世;但就在那一年,有一部叫《銀翼殺手》的電影,讓所有人對科幻電影大大改觀── 在《銀翼殺手》當中的未來世界,擁擠、陰暗、髒污、混亂,科技讓政治機器更專權、讓階級分野更明顯、讓人類的劣性更直接、讓世界更亂。

《銀翼殺手》變成了科幻片的經典。它是由 PKD 的小說《銀翼殺手》改編的。

從一九八二年之後,已有超過十部電影、影集及電玩遊戲改編自 PKD 的作品,從二○○二年開始就已經超過有五部電影從 PKD 的原著找到靈感:《強殖入侵》《關鍵報告》《記憶裂痕》《心機掃描》及《關鍵下一秒》,連八○年代拍過的《魔鬼總動員》都在二十一世紀重拍新版;甚至在日本動漫《攻殼機動隊》、基努李維主演的《駭客任務》系列電影中,都能發現 PKD 的一貫主題。

上述的影視作品雖說表現手法有好有壞,但無論改編作品是優是劣,都比不上真正閱讀 PKD 小說的經驗。因為改編的影視作品,或許抓住了某個 PKD 的小說重點,或許加進了許多眩目的聲光特效,但幾乎都沒有法子完整地呈現 PKD 獨樹一幟的文字趣味。

進化之後的新人類可以預見未來,但面對人類的追捕,他還有一項不可置信的重要能力;自稱「我有很多事做不到,但你做得到的我都做得到──而且做得比你更好」的機器人上門強迫自我推銷;想來占領地球的外星人呆到莫名其妙;巡迴星際的雜耍團體其實別有居心……閱讀這些篇幅簡短的故事時,我們會發現,PKD 的小說(尤其是短篇)有一種特殊的邏輯和苦澀的幽默,在沒有絕對是非黑白、沒有絕對正確錯誤的世界裡,PKD的角色們頑強地支撐著,有的試圖征服時勢,有的則被命運征服。

讀 PKD 的小說,會在混亂當中忽然不自覺地彎出一個微笑,也會因為一切實在太不可思議而皺起眉頭。

而當現實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像 PKD 數十年前的預言時,PKD 的小說開始越來越被重視、越來越多人閱讀、越來越常被提及討論,也有越來越多的讀者將他當年的奇思怪想轉換、消化,用來面對現今似乎同PKD故事一樣光怪陸離的世界。

從前人們覺得他是神經病;現在人們相信,或許,他真的見過上帝。

但無論如何,PKD 的故事是屬於人間的。

它們搞怪、詭異、幽默但危險,和所有我們習以為常於是信以為真的事物一樣。

※ 本文摘自《銀翼殺手》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