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from Unsplash by Brandon Day

優異的視力並非是人類生存的要素!?

文/納森.蘭特(Nathan H. Lents)

視茫茫的宿命

在我們細細考究人眼令人困惑的設計方式之前,容我先說明一件事情:人眼的功能也存在許多問題。舉例來說,許多正在閱讀這本書的民眾,都必須借助現代科技的幫忙。在美國和歐洲,有三成至四成的民眾都有近視,必須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如果少了眼鏡的幫助,這些人的眼睛沒有辦法正確聚光,無法看清楚咫尺之外的物體。

亞洲國家人口近視的比例超過七成。近視不是眼睛受傷所引起的問題,而是一種眼睛設計上的缺陷:人類的眼球實在太長。影像在抵達眼底之前就已經精準聚焦,等影像真正落在視網膜的時候,卻又已經失焦。

人類也有遠視的問題。造成遠視的原因有兩種,各自和人眼不同的設計缺點有關。遠視是因為眼球太短,光線無法在抵達視網膜之前就完成聚焦,這種情況正好和近視相反。

老花眼是另一種遠視,可能是因為年紀增長,水晶體逐漸失去彈性而引起;也可能是因為肌肉無法拉動水晶體讓光線無法正確聚焦所致,或者兩種情況同時發生。顧名思義,老花眼是老了才會有的狀況,大約在四十歲左右會發生。到了六十歲,幾乎人人都難以看清楚近距離的物體。我今年三十九歲,已經發現書報距離我的臉,年復一年愈來愈遠。看來,該是配副雙焦眼鏡的時候了。

再加上人眼常見的毛病,如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剝離……事態愈來愈明朗。據信,人類是地球上演化程度最高的物種,但我們的眼睛似乎不太給力。多數人一輩子當中,都會遭遇視力嚴重喪失的困擾,而且許多人的折磨甚至從年輕時就開始。

人生第一次視力檢查之後,我就戴上了眼鏡,那是小學二年級的事情。說不定我更早之前就需要戴眼鏡了,誰又知道呢?我的視力很糟糕,不是輕微模糊而已──閃光二十度,近視四百度。要是我出生在十七世紀,我大概一輩子無法看清手臂長度範圍之外的物體;要是在史前時代,我肯定是個無用的獵人或採集者。

視力殘弱究竟會不會影響人類祖先的傳宗接代,如果會,又是如何影響?至今我們仍不清楚。不過,現代人視力殘弱是不爭的事實,但至少就近代而言,優異的視力並非是人類生存的絕對要素。早期那些視力殘弱的人類勢必找出了生存之道。

跟多數鳥類相比,特別是老鷹和兀鷲之類的猛禽,人類的視力更是相形見絀。牠們長距離的視覺敏感度,讓視力最優良的人類根本抬不起頭。許多鳥類能看見的波長範圍也比人類更寬廣,甚至能看見紫外線。事實上,候鳥是用眼睛來偵測地球南北極的所在。有些鳥類可以「看見」地球的磁場。許多鳥類還具備額外的透明眼瞼,讓牠們即便直視遠方的太陽,視網膜也不會因此受傷。人類要是膽敢這麼做,恐怕會換來永久失明的下場。

另外,人類只有在白天才有視力可言。人類的夜視能力,再怎麼厲害也只能算是普通,大部分人的夜視能力都差得可憐。至於貓的夜視能力,簡直可謂傳奇,牠們的眼睛敏銳到可以在全暗的環境中偵測到單一個光子。

讓我舉個例子來做對比:一間微亮的小房間裡,任何時刻大約有一千億個光子在環境中到處彈跳。人類視網膜細胞中確實有些光受器可以對單一個光子做出反應,然而這些光受器會受到人眼中的背景訊號干擾。因此,就功能而言,人眼無法偵測單一光子,也無法輕易展現如貓一般的夜視能力。

至少要五或十個光子快速連續傳遞,才能構成人類所能感知的微弱光線,因此在昏暗的環境裡,貓的視力肯定比人優異。此外,在昏暗環境中,人類視力的敏感度和影像解析度遠比貓、狗、鳥和其他動物還差。你能分辨的顏色或許比狗多,但牠們的夜視能力卻比你好。

至於彩色視覺,這也不是人人平等的事情。大概6%的男性有某種形式的色盲,這種狀況在女性身上非常少見,這是因為導致色盲的基因幾乎總是隱性的,而且多位於X染色體上。女性有兩個X染色體,就算遺傳到一個有問題的X染色體,還有另一個好的X染色體當靠山。地球上人口約有七十億,至少有二億五千萬人無法像其他人一樣分辨顏色,這個數量相當於美國的總人口數。

※ 本文摘自《人類這個不良品》,原篇名為〈視茫茫的宿命〉,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