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典也青春】愛自己的孩子,其實是種想像力的練習 ——賴淑玲談安德魯.所羅門的《背離親緣》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這幾年來很少有一本書讓我如此感到錐心刺骨的疼痛,也很少有一個說書人的話語和眼眶裡忍住不落下的淚,讓我動容。
《背離親緣》的作者安德魯.所羅門以自身的生命經歷,以及十年間訪問三百多個家庭,去追索個體「差異」及其父母家人在公眾社會所面對的存在意義與價值問題。
這裡指的「差異」,包括聽障、侏儒、自閉症、唐氏症、思覺失調、身心障礙、神童、遭姦成孕、罪犯及跨性別。
我們真的能夠設身處地想像這些被視為「非主流身份」、「異常」的人及親屬面對的是怎樣的處境嗎?
身為這些身份者的父母、家人又是如何看待、承受非出於己願必須處理的「難題」?
淑玲總編在節目中特別提出來談的是〈罪犯〉(主題為青少年犯罪)的篇章,以作者充滿悲憫的同理心所深入訪談的幾樁重大社會事件的犯案者父母、家人之記述,提出如下體察:實則有些凶案,父母也無從得知孩子的心理狀態與動機,而科學研究也證實孩子本身的生理、心理發展尚未完全到能明白該負的道德責任。可是他們必須抵擋排山倒海而來的懲罰與責難,並彼此放棄彼此,製造更多的犯罪,最終付出龐大代價的,還是社會與大眾。
而更重要的是,事件發生後,父母與家人的支持與否,是日後能否讓孩子回歸並走向成長之路的關鍵。
作者痛切想要表達的是,「差異」並非「異常」或「異類」,而是「不同」,然而這一點甚至是生出孩子的父母亦無法接受,或是自責、或是怨憤。
「愛孩子,就該愛孩子本身,而不是因為能在孩子身上看見最美好的自己。這一點很難做到。愛自己的孩子,其實是種想像力的練習。」
這絕非口號式的宣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而已,是原諒與愛的反覆練習。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收聽本集的「經典也青春」,由大家出版總編輯賴淑玲領讀安德魯.所羅門的《背離親緣》。
收聽本集節目:
▶︎▶︎▶︎免費訂閱經典也青春 Podcast。名家領讀,經典隨身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