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德國幼稚園裡,穿搭這件事幾乎全由孩子自己決定
文/ 莊琳君
如果衣服穿搭是大人自我形象的一種表達方式,對孩子也是同樣道理。 穿搭這件事,在德國幼兒園裡幾乎全憑孩子的自由意志決定。 孩子藉由嘗試瞭解自己的喜好與適合自己的衣服,逐步勾勒出自己感覺舒服的樣貌。
「不好意思!艾力克斯為了要穿什麼衣服來幼兒園,折騰了一早上,所以我們才遲到。我們不是沒給孩子選擇,但他偏偏就選了長袖泳衣,我怎麼可能讓他穿出門?」
「原以為 2 歲不到的亞瑟還不到在意穿著的年紀,沒想到他介意得很!連顏色不對都會鬧!」
「安迪亞娜堅持要穿著雨鞋來。總之,我投降了。」
每天早上的幼兒園接送區總會接獲幾宗家長的投訴案件,抱怨一早光是為了孩子的穿衣問題就傷透腦筋。上個禮拜很喜歡穿的衣服,這個禮拜完全不買單,襪子拆散隨機配,或是硬要穿與天氣不符的衣物出門,到處是踩不完的地雷,一早就在轟隆隆的砲火聲中奏起晨間樂章。
自己的衣服自己決定,在德國幼兒園裡穿搭全憑孩子自由意志決定
之前提過,德國幼兒園不穿制服,幼兒園對孩子的衣著規定也只有幾個基本要求,其他的則不多限制。舉例來說,雨天想玩水窪就一定得換上雨衣雨鞋,夏天戴上遮陽帽,下雪的時候毛帽外套則不能少,同一件衣服不能連續穿上一個禮拜不換洗,只要符合安全衛生乾淨等原則,幼兒園老師其實很樂見孩子每天的穿搭實驗。
因此,在一般的天氣條件下,如果孩子嚷著不想穿外套或戴手套,老師們也不會硬要孩子穿戴著,讓孩子學會自己穿衣穿鞋一直是幼兒園的重點學習目標之一。在孩子學會這項生活自理能力之後(通常 3 歲左右的德國小孩穿脫衣物都不成問題),外出時幼教師就不會針對該穿什麼衣物多做提醒,大孩子們都知道就算穿上也可以再脫掉,把衣服帶著備而不用也是種方法。自己的衣服自己決定,穿搭這件事,在德國幼兒園裡幾乎全憑孩子的自由意志決定。
幼兒園裡的幾位老師也曾經對於孩子穿衣造成家長困擾的情況,在開會時提出來討論,其中最資深的德國老師米拉就說過一段話:「其實,穿什麼衣服對孩子來說也沒有那麼重要,但是家長越極力阻止,孩子就越容易被激發出莫名的堅持,這是這年紀孩子的天性使然,只要孩子健康安全快樂,穿什麼衣服上學真的只是小事一件。」
她以自己的女兒喬伊絲小時候發生過的一件趣事為例:「喬伊絲小時候也很倔,每天上幼兒園的時候穿什麼衣服都一定要自己決定,那時她 4 歲了,所以我通常也都由著她,但是某一天早上她堅持要穿連身睡衣(Onezie)去上學,我就沒辦法不說話了。」
「那你怎麼跟她說?」我笑著問。
「我當然說穿那件不行啊!那是睡衣耶!我說穿成這樣去幼兒園一定會被笑,活動起來也不方便,她卻斬釘截鐵地說不會!」米拉回答。
「後來呢?」我追問,「她真的穿睡衣去幼兒園嗎?」我再問。
「有啊!我的話她不採信,我就懶得再多費脣舌,她要穿出門就讓她穿。」米拉繼續說:「不過等她到了幼兒園,看見其他孩子的反應就後悔了。」
「可憐的喬伊絲,她一定很沮喪。」我著實非常同情。
「她其實就是在跟我拗,如果我一開始對睡衣的反應不要那麼激動,也許她也不會堅持硬要穿去上課,依我對她的瞭解,最後她穿著睡衣去幼兒園賭氣的成分居大。」米拉苦笑著說。
「很少父母能做到看著孩子穿睡衣去上學不吭一聲吧?」我說。
「沒錯!是很難做到。」米拉說。「但經過那次經驗,不只是喬伊絲學到要看場合穿衣服,我也學到別任意批評孩子的穿著,因為只會適得其反。必要時給點中肯的建議也就夠了。我想,如果衣服穿搭是大人自我形象的一種表達方式,對孩子也是同樣道理。我們在鏡子前左思右想一早上才挑選好的衣服,被別人批評說『去換件好看一點的!』心裡應該也很不是滋味吧!」
「這麼說也是,」另一個德國老師凱莎加入討論,「大人其實不需要替孩子擔憂,孩子在每天的團體生活中會有自己的觀察和感受,他們終究會去拿捏衣服穿搭的尺度。」
「正是如此。」米拉附議。「經過那次睡衣事件,我們幾乎不曾再為了她的穿衣問題起過爭執。」
「還真是一勞永逸。」我笑著說。
「倒也沒那麼輕鬆。到了 15 歲時她有一次想把天生的棕色頭髮染成金髮,沒想到染出來的顏色是橘色!」米拉搖著頭說:「不管衣服還是頭髮的顏色,我學到的是,大人的態度越放鬆,孩子才願意讓你進入可以討論的空間。」
※ 本文摘自《不是孩子愛鬧情緒,是他想說卻不會說!德國幼兒園的小小孩自我表達課》,原篇名為〈4~6歲:「我不想穿外套!」衣櫥裡的拔河賽 4歲不學穿衣何時學?與孩子開放討論穿衣規定 〉,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