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典也青春】寫照紐約客的憂鬱 ——陳榮彬談約翰.齊佛的《告訴我他是誰》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本文標題來自《印刻雜誌》八月號「封面專輯約翰·齊佛」,這句話可說一語道盡齊佛短篇小說書寫的主題。
這個憂鬱來自外面世界五十年代夜不閉戶的太平盛世(楊澤先生本書推薦序語)內含的張力,在保守主義旗幟高張下,冷戰陰影鋪天蓋地,以及身處紐約郊區周而復始無止無境的苦悶日常,一群看似光鮮亮麗生活的中產階級,無法擺脫掉內心的空乏荒蕪,終致在浸泡在酒精之中,拖著身軀度日。
於是,企望逸出,偏離正軌,於是一齣齣突如其來的婚外情發生了,一拳拳莫名的毆擊揮出了,一個地點又一個地點的搬遷起始了。
齊佛筆下淨是這樣走在沒有盡頭的隧道中的男女,沒有光亮會出現,但有人仍摸黑小心走著,如《離婚季節》中的同名作品〈離婚季節〉,有的卻是拔足狂奔,撞壁又彈回原地,如〈鄉下丈夫〉。且「故事的結局都令人大感意外,充滿了歐.亨利式的奇妙轉折」(陳榮彬老師導讀語),如〈五點四十八分〉、〈席地嶺的偷兒〉。
我們會被齊佛打動,因為看見自己,看見自己在籠子裡,那樣子真可悲。又因為看見自己看見了又無能為力,而感到可笑。
忽然,我們不那麼難受了。好像可以從容坐下來喝一杯茶。然後再度戰慄起來。
簡直就是靈魂三溫暖。如果你來讀《告訴我他是誰》其中收錄的、〈聖詹姆斯的校車〉、〈猩紅色的搬運卡車〉、〈瑪西·弗林的麻煩〉,或者說,你來讀每一篇齊佛的短篇小說,包括本書中的六篇以他在義大利生活的經驗寫成的作品,都是如此。
請準備好了,好好掏洗、再好好平息吧。
譬如,結婚十年的希頓,說妻子「潔西卡又開始做燒焦的晚餐。星期天他們吃焦掉的小牛腱,星期一吃焦掉的牛排,星期二希頓吃了焦掉的不知道是什麼的肉」。
希頓要怎麼掙脫這樣的生活呢?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收聽本集的「經典也青春」,台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專任助理教授,三度獲得「開卷翻譯類十大好書奬項」,陳榮彬教授領讀約翰.齊佛的《告訴我他是誰》。
收聽本集節目:
▶︎▶︎▶︎免費訂閱經典也青春 Podcast。名家領讀,經典隨身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