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情不等於交情,在職場上,好心腸請量力而為
文/威廉(William Tseng)
有天,為了要找廠商的聯繫方式,才發現自己被舊同事刪除好友,當下心裡不是滋味。這種程度的小情小愛本是可以看淡,但就想圖個爽快,死也要死個明白,決定向當年在公司跟他要好的G打聽,側面了解哪裡得罪了他,導致無冤無仇被刪好友。
沒料到G也發現自己被刪好友,兩人從慌張變成疑神疑鬼,擔心他是否出事,畢竟當同事的日子裡雖不至於要好,好歹也相敬如賓。越想越不對,不敢直接私訊問決定兵分兩路,從共同好友跟標註有他的照片得知近況,無奈還是看不出端倪。其實他沒有錯,錯的是我們把職場上所有萍水相逢的人都往心裡去,念舊念到氾濫,就連被不常往來的舊同事刪臉友,也能大驚小怪。
職場向來都不是感情用事的地方,一走出公司大門,沒有了利益關係就是陌路人。
同事關係就好像「共乘」,各自有不同的目的地,同一列車直達或轉乘。有人上來找個座位休息,隔著辦公室隔板,各自理想。人與情分不開容易自討苦吃,並非要教人冷漠,築一道高牆用來自我防衛,而是提醒自己在職場上,情感面量力而為,工作面也量力而為,千萬別自不量力,責任以外的熱心偶爾為之就好。
踏入職場前幾年的我就有過這般鄉愿,跟同事感情越好,就越想多為他做點什麼,不只是情感的互助會,更是公事上的互助會,不管明著暗著都義氣相挺。要是一下班發現要好的同事得加班,便自告奮勇幫忙買晚餐,要是晚上沒什麼事,肯定出手相救,捲起袖子問哪裡還需要幫忙,捨命陪到半夜。
時間一久,自然習慣魚幫水水幫魚,就算沒有水還是要幫魚。在基層職位時的我們,工作內容單純不需要扛太多成敗責任,就沒有急著學習處理人情世故的必要。過度熱心導致份內工作耽誤,我吃過的苦頭有一半是這麼來的,好人好事的個性一時難改,忘記任何援手都得出自行有餘力,事情做完要怎麼幫都可以。
隨著資歷加深,開始遇到人情綁架的難題,尤其重感情的人做起事來容易有負累。我曾待過編制精簡的公司(或部門),成為主要聯繫窗口,組織架構扁平讓我握有資源跟決策權,從四面八方而來的請託,秉著能幫就幫的心態,幾乎是來者不拒。
對外從交換報導、藝人宣傳期到想找媒體曝光、品牌商品想要置入,對內又要面臨業務請託、行銷部配合專案……等,有好一陣子,我只要一進公司坐到座位上,就是瘋狂接電話、回信件,等到所有事情都處理完,約莫傍晚五六點,所有人都準備下班了,我才開始寫稿,一忙就是深夜。
這樣的情況持續長達半年,怪自己面對人情沒有節操,讓工作進度亂成一團,暴增許多無謂的份外工作,最終出刊時間延遲,在會議上被拿出來檢討。心裡覺得難受,由於公司人少,某次我在午餐時間把問題攤開討論,同事們滿懷抱歉地說:「你沒拒絕,我們都以為你沒問題。」自以為的革命情感,似乎只有我成了烈士。
患難見真情的「情」是交情,不是人情。人情是虛的,說穿了,不過就是互相利用;在急難時刻願意伸出援手,不管換到哪個位置都能維持聯繫,無私地分享資源,稱不稱得上交情得要用時間驗證,不是靠著一時好心就能搏來。
人來人往,辦公室裡的同事早晚要散,感情用事沒有好處,不善於擋事,也可以練習委婉拒絕。若總是以溫良恭儉讓的態度面對,一旦遇到用交情狹持人情的狀況,就算硬攬在自己身上也是用蠻力在幫,忙沒幫成、反而得罪對方,倒是時有耳聞。
職場求生法則 全神貫注在他人身上,一會兒幫忙搖醒睡著的乘客,一會兒熱心指引方向,東奔西走,只為確保大家都安全無事。最後到站卻忘記下車的職場濫好人,可千萬別當。
※ 本文摘自《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原篇名為〈人情不等於交情,好心腸請量力而為〉,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