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古人早就知道它的好,尋常而神聖的存在──薑黃

文/山脇惠子;譯/邱心柔

咖哩早已成為日本的國民美食,擁有不可撼動的地位。咖哩不只好吃,據說還可以美肌、抗老,甚至對各種疾病都有正面效果,有人還會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特別吃咖哩,咖哩成為近來備受矚目的健康食物。

之所以對身體有幫助,是因為咖哩使用了許多香料。在食物裡添加香料的目的,是為了改變味道與延長保存期限,但其實香料原本是中藥等傳統醫學所使用的藥物,同時也是染料的常見原料。所以,講到香料自然就得提到藥物和染料。

咖哩所含的香料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薑黃了。薑黃是一種薑科植物,也可以用來製作漂染布匹與紙張的染料。而外行人無法從外表分辨薑和薑黃。

擁有六千年歷史的印度傳統醫學阿育吠陀,把薑黃當作胃藥與壯陽藥使用,同時也用來淨化血液與治療皮膚病。但其實薑黃富含的薑黃素在日本也相當知名,這種成分對肝臟很有幫助,包括提升解毒功能、促進膽汁分泌、預防肝功能障礙等,還可以預防或減輕宿醉。

除此之外,薑黃素還具有止痛、抗氧化、殺菌與止血等功效。近年來,研究人員也因為薑黃素擁有的抗癌效果,而展開了抗癌相關研究。另外,薑黃也能有效預防阿茲海默症。如果你喜歡烹飪,可以把薑黃加入蛋類、炒蔬菜、肉類與魚類、甜點等任何料理中。薑黃真是一種用途廣泛的香料,就算不具有促進健康的功效,也還是非常適合添加進料理中。

據說薑黃的原產地是印度,但其實中國的古老藥學書籍裡就已經有薑黃的記載,把薑黃視為一種萬能的中藥。關於薑黃傳入日本的時間眾說紛紜,但可以確定的是,西元一世紀左右就已經是人民普遍知曉的重要「藥草」。總之,日本長期以來也和中國一樣將薑黃當作萬用藥使用。

只要到販售調味料的專區,就能輕易找到薑黃的蹤影,而薑黃本身的顏色較深,類似蛋黃般的顏色,而不是檸檬的淺黃色。薑黃也經常被用來製作黃色食用色素為食物調色,比方說日式套餐裡常見的醃蘿蔔與甜燉栗子等。

日本自古以來就使用了許多黃色的色素與染料,有學者認為薑黃在室町時代是相當重要的染料,用於染紅色之前的預染步驟。不過,用薑黃染布很容易褪色是一個大問題。

在印度的印度教和東南亞的佛教中,黃色是一種神聖的顏色。在那個只有天然染料的時代,人們自然經常使用價格親民的薑黃製作染料,而不會選擇只能採收少量的昂貴番紅花。

印度街上的神像頭上戴有深黃色金盞花做成的花冠,人們會拿紅色和黃色的粉末當作供品,而黃色的粉末就是薑黃。此外,非洲部分地區和太平洋的許多島嶼上的民族,將薑黃視為神的顏色、幸福的顏色,他們會塗在身上、用來染布,以及在儀式等重要場合使用。這或許是因為薑黃的深黃色同時具備神聖和溫暖的感覺,帶有人們喜愛的華麗燦爛的性質。

回到咖哩的話題。印度咖哩傳入歐洲,是在葡萄牙占領印度西部作為殖民地的時候。一五六三年,當地的葡萄牙醫生加西亞.德.奧爾塔(Garcia de Orta)發表了著作《印度香藥談》(Colóquios dos simples e drogas da India),當然,這不是一本料理書。日本則是在明治初期同時引進咖哩和西式料理,但當時的人肯定做夢也想不到,咖哩後來會成為現在日本的國民美食吧!

對了,說到印度的黃色,就不得不提二十世紀初期開始禁止製造的顏料「印度黃」。這是一種偏橘的黃色顏料,染色非常牢固,在十八世紀傳入歐洲,製造方法成謎。其實,印度黃是只餵食牛隻芒果葉和水,將牛的尿液乾燥製成的顏料,這些牛會因為營養不良而早死,因此之後印度黃就遭到全面禁止。現在這種顏料只有名稱留了下來,不過我們可以在繪畫上看到這個顏色。

話說回來,到底是誰想出這種製作方法的呢?或許是因為當時的人們太渴望得到黃色顏料吧。但這是不行的,怎麼可以折磨神聖的牛呢!神明看了肯定也很失望的。製造這種顏料的人別說能幸福了,應該會遭到天譴吧。

※ 本文摘自《52種顏色的歷史冷知識》,原篇名為〈如黃金般的黃色,擁有薑黃的力量?〉,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