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要守護關係,就得長點心眼
文/成裕美;譯/林侑毅
有些人一生氣,非得立刻發飆不可。他們會不顧旁人和周遭情況,先大發脾氣再說。
「他為什麼不為別人著想?當場發脾氣,叫別人如何是好?」
「我正怒火中燒,哪裡還顧得了別人!」
在這種情況下,最直接受害的通常是他的家人、朋友與同事。部分暴怒者願意接納他人的建議,不過更多的人會極力反駁。
「我的個性本來就這樣,不然你想怎樣!」
換言之,因為天性如此,所以當事人自己也無可奈何。言下之意就是要對方忍受,因為我本來就生成那樣,這是我的天性。面對與生俱來的性格和脾氣,我也束手無策。但是我們不禁好奇,真的是那樣嗎?
前面談到暴怒者會使旁人受到最直接的傷害,不過如果我們理性來看,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因為他們沒來由地亂發脾氣的結果,這股怒氣終將化作一把槍,射向當事人。
這樣的人不僅在公司裡會因此身敗名裂,朋友也會逐漸離他而去,甚至連家人對他都不再像過去一樣。而這是他們罪有應得,怨不了別人。
曾有一名門診患者問我:「讓我把憤怒悶在心裡,真是生不如死;但要是當場發飆,又會破壞關係,我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原原本本接受你的憤怒吧。」
「什麼,接受憤怒?這是什麼意思?你是要我忍住嗎,還是要我直接發脾氣?」
兩者皆非。當我提出這個建議時,多數人都會出現類似的反應。其實人們大多無法區分「接受憤怒」、「盡情發怒」或「忍住憤怒直到氣消」的差別。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以不少人會對憤怒視而不見,進而否定憤怒的存在。他們會用盡全力剷除、踐踏、抹去憤怒的根源,如果真的不得不面對,那就乾脆選擇逃避。
你誤會了「調節情緒」的意思
說到「溝通」,一般人腦海中經常會浮現一個完美的結局。雙方透過對話創造雙贏,這確實是「溝通」的普遍概念,只是這樣的描述過於強調正面的部分了。在現實情況中,我們究竟有多少機會能成功達到「雙贏的對話」?在坊間的「溝通課程」中,真正要教的應該是如何與他人爭執、和解與認輸。在這個觀點下,我想說的是:憤怒也是一種溝通,所以先把你外放的怒氣放進心裡吧。
「接受憤怒的能力(Capacity for Anger)」,是我們必須尊重與培養的與生俱來的能力。在進行治療時,能真正感知到憤怒的人,其治癒的速度要比麻木無感的人快。因為憤怒是有賴我們接受、感知的情緒,而不是急著從心裡趕出或牢牢壓抑的情感。當我們具備這種認知,才是改善的開始。
如果你已經準備好認同與接受憤怒,接下來請仔細分辨自己發怒的原因,並學著如何因時制宜的發怒。那麼,「因時制宜的發怒」是什麼意思?
其實處理憤怒的能力,來自於我們對自己的體諒和信賴。我們所要面對的問題並不是憤怒本身,而是具有破壞性的發怒或壓抑憤怒的行為。但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我認真想過,為什麼這對人們而言難以做到?這才發現問題出在我們對「調節情緒」的理解。而這個概念不知道令多少人絞盡腦汁、左右為難。
當我要求壓抑自我的人「調節情緒」時,他們會理解成「我就算生氣也要忍耐」。反之,當我要求老是隨意發怒的人「調節情緒」時,他們卻會理解成「我可以不顧一切結束關係」。同樣一句話,用在不同人身上,各有各的解讀。
我想利用這個機會好好說明,無論是高興還是憤怒,情緒都不是我們可以直接調節的。請別誤會,我們要調整的不是情緒本身,而是情緒的表達方式(Expression of Emotion)。換言之,我們必須了解表達情緒的方法。我再次強調,情緒是讓我們去接受、去感受的。情緒本身沒有任何的對錯,唯有伴隨情緒出現的行為,才會牽涉到個人的責任。
想要守護關係,就得長點心眼
憤怒有兩種,一種是具有建設性的憤怒,另一種是為自己帶來災難的憤怒。兩者的差別並不在於憤怒的情緒本身,而是自己發怒的「目的」。如果你表達憤怒的原因是為了樹立良好關係,這是「正面的憤怒」;如果只是以個人欲望為優先的憤怒,這是「負面的憤怒」。
要是你察覺到自己只重視個人欲望的話,請試著 Slow to Anger,也就是克制自己慢點發怒。就像 Slow food(慢食)有益身體健康,Slow to Anger也有助於精神健康。如果你過去只想著要發洩內心的情緒,那麼從現在起,請暫時按捺憤怒,想想你必須守護這段關係的原因。可能有讀者已經猜到,我希望各位多長點心眼,目的是為了保護我們與他人,以及在這段關係中想要守護的東西。如果你過去不曾忍住自己的憤怒情緒,只是一味地爆發的話,那麼請你多長點心眼,這才是維繫健康關係的途徑。
「除此之外我想沒有其他辦法了,請你多長點心眼吧,這才是對對方的尊重和關心。」
當我對患者這麼說,多數人都會同意。在他們同意的態度背後,正傳遞出以下信號:雖然我想要立刻發洩自己的怒氣,但是我也願意克制憤怒的欲望來守護某個人。為了讓自己真正在乎的人留在身邊,我想,這種建議更能有效平息你的憤怒。
※ 本文摘自《虧我一直把你當朋友:拒絕別人對你的傷害,找回關係主體性的關係心理學》,原篇名為〈也許你需要多長點心眼——「調節情緒」的真正意義〉,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