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易感冒,是因為腸道不健康?
文/李松珠;譯/陳品芳
我有一個很容易感冒的後輩,他外表看起來不會很虛弱,且身體也還算健康,但就是很容易感冒。換季時他一定會感冒,好幾次是因為他又感冒,我們才發現原來已經換季了。他只要感冒就很不容易好,就算吃藥也至少要花一星期的時間才能康復,嚴重時,甚至整個月都在生病。有一次還因為咳嗽咳太久,懷疑可能是肺部出問題,甚至還去照X光,但幸好檢查結果很正常。
這幾年我們都忙著過彼此的生活,幾乎沒有聯絡,最近才好不容易見了一次面。我們聊了很多事情,我問他:「最近還是很容易感冒嗎?」他的答案是「對」。「你會不會覺得消化不良,或是容易拉肚子、便祕啊?」我問。「消化還算正常,但倒是經常拉肚子。怎麼了?」他反問我。
感冒的話題聊到一半,我卻突然提出跟腸道有關的問題,所以他一臉疑惑地看著我。亞健康的代表症狀之一就是「經常感冒」,引發疾病的病毒中,很少有像感冒病毒這麼常見的病毒。
目前已知的感冒病毒超過兩百種,也因為感冒病毒不斷變種,很難製造疫苗來預防。如果免疫力夠強,即使身體被感冒病毒入侵,免疫系統也會自行擊退這些病毒,但如果免疫力不好,就容易感冒,且影響免疫力的器官就是「腸道」。
高達七○%的免疫細胞,都在腸道
免疫細胞的種類非常多,但大致上可分成先天性免疫細胞與適應性免疫細胞。「先天性免疫細胞」面對所有外來的侵入者,都會以類似的方法應對,但「適應性免疫細胞」只會對特定的外來侵略者產生反應。
先天性免疫細胞會在短時間內與敵人展開激烈的作戰並戰死,所以如果有相同的入侵者進入體內,它們便會做出相同的反應。而適應性免疫細胞則不同,它們與侵入者戰鬥獲勝後,會製造出抗體,以便下一次相同的入侵者再度進入體內時,能夠與其對抗。此外,部分細胞會變成記憶細胞,長時間存活下去。所以當相同的入侵者進入體內,它們會立刻想起過去對抗的方式,並迅速地擊退敵人。
不同種類的免疫細胞,會扮演不同的角色。當細菌或病毒入侵時,最先出動的免疫細胞是「嗜中性球」。它們會盡快出動,吞噬外來的入侵者,所以又被稱為「吞噬細胞」,壽命非常短暫。
緊接在嗜中性球之後做出反應的細胞叫做「巨噬細胞(macrophage)」,主要功能是吞噬體積比病毒更大的細菌,所以才叫做「巨噬細胞」。雖然主要是吃細菌,但其實無論是細菌還是病毒,甚至是死亡的細胞與老廢物質,都會被巨噬細胞吞食,壽命比嗜中性球要長一些。
先天性免疫細胞當中,不得不提的重要細胞就是自然殺手細胞(NK 細胞)。這種細胞會直接攻擊受病毒感染的細胞或癌細胞,並將其破壞。它們不僅會攻擊癌細胞,阻止癌症或癌細胞繁殖,更能有效地攻擊癌症幹細胞,在防止癌症復發上扮演著重要角色。
此外,也有一些免疫細胞的工作並非直接擊退病毒、細菌等,而是協助訊息的傳遞。「樹突細胞」就是這種細胞。當身體被危險的外來入侵者感染,或是出現腫瘤等不正常細胞時,樹突細胞就會察覺到,並將資訊提供給屬於免疫細胞的T細胞,幫助T細胞進行攻擊,因為形狀長得像樹枝,所以稱為「樹突細胞」。
適應性免疫細胞則以 T 細胞和 B 細胞為代表。T 細胞就像自然殺手細胞一樣,是會標記被特定病原體感染的細胞,並排放具毒性的物質來攻擊敵人的免疫細胞。T 細胞就由骨髓與胸腺製造,會記憶抗原,當未來相同的抗原再度入侵時,便會迅速進入戰鬥狀態。B 細胞則會記憶過去曾入侵體內的病毒或細菌的資訊,用以製造抗體,其實只要了解預防接種的原理,就能夠了解 B 細胞的運作方式。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負責免疫功能的細胞,主要由骨髓和胸腺製造,供應給全身的所有器官。
免疫細胞與來自外界的不良入侵者戰鬥,是我們的重要夥伴。若想在戰爭中獲勝,那就必須好好安排我軍的配置。當然要在敵軍隨時會出沒的地方,安排最多的我軍才行,而會有最多敵軍入侵的器官就是「腸道」。所以七○至八○%的免疫細胞會集中在腸道,而免疫細胞數量僅次於腸道的是皮膚底層與肺部,也都容易被敵軍滲透。
一旦敵人越過前線,那後防很快會被破壞,這也是為什麼「腸道健康」很重要的原因。腸道不夠強健,免疫細胞便無法正常戰鬥,身體的免疫力自然會迅速下滑。那位常感冒的後輩說他經常拉肚子,從這點來看,就表示他的健康狀況其實不好。因為腸道不好,所以免疫力也較差,自然容易被感冒病毒侵入體內。
後輩在我的建議之下,執行三週的腸道修復計畫。一開始他半信半疑地執行,但過了三週後,他說肚子變得很舒服,排便情況也變得很正常。腸道修復計畫結束之後,他依然持續保養自己的腸道,現在即使換季也不需要擔心感冒,終於能過健康的生活了。
※ 本文摘自《斷食3天,讓好菌增加的護腸救命全書》,原篇名為〈容易感冒,是因為腸道不健康?〉,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