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孩需要我時,我應該放棄工作嗎?
文/金美敬;譯/尹嘉玄
不久前,有位在中型企業上班二十年的職業婦女來找我談心,她辛苦了一輩子,終於成為公司第一位女性核心幹部。總算爬到夢寐以求的位子,現在竟然煩惱著要不要離職,因為她的小孩在學校被同學排擠,心靈受創,她是過了很久以後才得知此事。孩子轉學就讀也一直適應不良,聽說吃了滿多苦。然而,當她決心要離職後才發現,需要煩惱的事情不只這一、二件。
「我好不容易走到了這裡,中途放棄實在可惜,也對回歸家庭後的日子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事。」
我輕拍她的背安慰道:「趕快回歸家庭吧,這種事情不叫做放棄,是非常有勇氣的選擇。」
舉重選手之所以突然放下槓鈴,是因為更愛惜自己的身體,比起眼下那面金牌,更在乎自己的肌肉可能會受傷;馬拉松選手之所以在比賽途中棄權,也是因為更重視自己的生命勝過比賽成績。
撕掉「放棄」的標籤,選擇愛自己的方式
人生在世,確實會遇見為了更寶貴的生活而必須停下腳步、暫停追求事業成就的時刻。這件事情真的有必要被貼上「放棄」的標籤嗎?在我看來,應該稱為「有勇氣的選擇」才對。如果將時間軸拉長來看,當媽媽這件事同樣也是一個女人的成長及夢想。
當然,職場生涯可能會面臨斷層問題,但是人生不論在哪一種現場都不會停止。我認為「經歷中斷」這句話並不正確,應該稱「經歷轉移」才對。此外,關於職業媽媽、全職媽媽的劃分界線也不明確。
有時工作到一半,孩子突然生病或者家庭需要母親的照料,就必須回歸家庭;反之,要是先生突然病倒或失去工作、導致家庭經濟亮紅燈的話,也會需要重返職場。由此可見,有時因為一件突如其來的事情導致女人必須轉移經歷,但其實只是環境和場所不同,引領人生不斷向前、使自己持續成長的事情,無論在家庭還是在職場都不能停滯下來。
人生在世,有時你可能不得不去關上一扇門,才能發現另一扇門。當你需要停止工作二、三年的時候,千萬不能一蹶不振,要去探索新事物,就算每天都待在家裡,也可以用滿滿的熱情和能量讓自己活得開心自在。雖然可能不像在職場中那樣容易有成就感,但一定能創造機會去填補總是覺得空洞匱乏的心。
如果你也突然有股強烈的感覺要回歸家庭的話,就放心回去吧!放棄,不,應該說是選擇,其實也是愛自己的另一種方式。不論現在的你在何處,我都真心替身為母親的你打氣加油。
本文介紹:
《就算內心愧疚千百回,我依然是個母親》。本書作者/金美敬;譯者/尹嘉玄;出版社/親子天下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延伸閱讀:
- 《孩子,我學著愛你,也愛自己》
- 《媽媽不只是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