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他小小年紀即察覺階級的懸殊,造就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文/尤美女

一本書之所以能成為世界名著,暢銷百年而不衰,便足以證明此書具有歷久彌新的價值。

作者赫曼.赫塞生於十九世紀,揚名於二十世紀,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彼於一九一九年所發表的《德米安:徬徨少年時》一書,問世迄今已超過一個世紀,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即使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讀來仍令人悸動和深思。

雖然這是一本闡述青少年成長過程的迷惘、困惑、衝突、分裂、與超越克服、找到自我的歷程,但從主角辛克萊(或可將之視為作者赫曼.赫塞的化身)娓娓道來的過程,我們也同樣跟著他一起檢視、回顧、反省自我成長、自我追尋的歷程。

辛克萊在書中第一章即開宗明義地標示出「兩個世界」,寫道「在這個世界中還重疊著另一個世界,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彌漫著不同的氣息。我可以在一個世界中享受平靜、整潔、靜謐、心安、寬恕、仁愛與規矩的氛圍,然而,那個喧囂、陰暗與暴力的世界也有其存在的意義,一步之遙便形成鮮明的對比。有時候,我甚至想要生活在另一個世界中,因為每當我返回光明的世界,都覺得它似乎過於單調乏味」。

此段足以顯示,辛克萊在小小年紀即發現社會的階級、貧富、差異、教養的懸殊,形成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是光明、華麗、舒適、溫暖、養尊處優的世界,生活其中只要循規蹈矩,就能毫不費力地成為人生勝利組;而另一個世界則充滿野蠻、欺騙、暴力及叢林法則,升斗小民為求生存別無選擇地搏鬥。辛克萊因不甘於單調乏味、鶴立雞群的優渥生活,盼望融入同儕中,而企圖穿梭於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他在陰暗世界依叢林法則而撒謊,只為尋求認同卻成為被勒索、霸凌的藉口;回到光明世界,又因違背戒律不敢求援,以致沉淪為暗黑世界的奴僕而無法自拔。幸經貴人德米安即時伸出援手,拉他一把,使其生出勇氣而脫離暗黑世界。

這段經歷揭示了安逸的生活足以造成軟弱的個性,辛克萊有興趣探索另一個世界,卻沒有鬥志擺脫它的糾纏,然而生存競爭帶來變革,因此兩個世界均有存在的意義。不論英國《大憲章》的起草或法國大革命,都是暗黑世界底層人民生活無以為繼,光明世界卻窮奢極欲,在兩個世界的衝突極致下所致。底層人民奮起打破界線,促使世界往前邁進。

辛克萊在青春期性衝動的覺醒,光明世界視為洪水猛獸、禁忌、魔鬼的誘惑和罪孽,強以壓抑、卻解決不了青春的躁動和生理的需求;暗黑世界的縱慾、酗酒,滿足了生理需求,卻也招來光明世界的鄙夷。辛克萊與光明世界漸行漸遠、越發孤獨,兩者的衝突達到極致。幸經德米安的指引,學習思考「禁忌」與「合理性」的問題,學會判斷並以意志力將欲望昇華為精神層次的愛慕,並堅定內心、集中意志力,終能似新生鳥兒般脫殼而出。

本書始終圍繞著辛克萊的一幅畫「鳥的破殼展翅」。「鳥要掙脫出殼。蛋就是世界。人要誕生於世上,就得摧毀這個世界。」辛克萊藉由繪畫凝視內心世界,慢慢體悟混亂的暗黑生活即是本我,睿智的德米安即是自我,完美優雅的德米安母親艾娃夫人即是超我,這三位一體存在我心,如何經由兼融並蓄,使三者不互相攻訐而合而為一,即找到自我,與自然保持和諧,了解未來的成長之路。此即佛家所說的,佛就在心中,每個人都有佛性,經由修持,人人均可成佛;亦是禪宗所強調的「明心見性」;這是一條艱辛的道路,正如同鳥要破殼才能展翅,翱翔天際。

書中亦強調理性思考的重要:「有人可能終其一生都不曾違反法則,但這並不阻礙他成為一個混蛋。」這就是德國哲學家漢娜.鄂納所言「平庸的邪惡」。所以「人的一生就是探尋自我的過程,儘管未曾有人真正實現這個目標,但每個人都以各種方式,不論笨拙或明智,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同樣的,世界想要改變,世界的洪流將不再從身旁繞過,而是直接穿透我們內心。她需要我們一起回應命運,沒有人是局外人。

全書結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時。戰爭告終後,沙俄、德意志、奧匈、鄂圖曼四個帝國滅亡,舊王朝時代結束,歐洲進入另一個世代,辛克萊也進入了另一階段的人生旅程。

時值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肆虐全球,死亡人數數十萬計且每天仍快速增加,無一國倖免。全球苦無對策之際,讀此書頗有所感,特此推薦。

(本文作者尤美女為人權律師,婦女運動倡議者,《性別工作平等法》、《民法》〈親屬編〉、《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等多項攸關婦女權益的法案之主要推動者。曾於二○一二~二○二○年擔任民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於任內推動同志婚姻合法化,使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化的國家。)

※ 本文摘自《德米安》推薦序,原篇名為〈赫曼.赫塞的本我、自我與超我〉,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