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
文/查爾斯.韓第
告訴我,你打算拿這瘋狂而寶貴的人生怎麼辦?
這是美國詩人瑪莉.奧利佛(Mary Oliver)的詩句。自從讀到這首詩後,這句話就在我腦中盤旋不去,雖然對我而言,想做什麼都已太遲。但我的年輕孫兒啊,無論你們在哪裡,對於正在思考人生種種豐富選擇的你們,想做什麼都不會太遲。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說過,人生必須向前走,但在往後看時最能理解人生。如今我已八十六歲,就統計上而言,應該早已入土,往前的人生可能所剩無幾,但回首過去的人生,還有很多尚待理解之處。
如今我明白,生命是如此寶貴,不應浪擲生命,我們不應只是設法度過人生,但經過時間淬鍊後,我才懂得把未來的人生看作機會,而不是問題。但願我當年能更瘋狂些,但願我更大膽跨出去,冒更多風險,更放任想像力馳騁。但我當時還不認識瑪莉.奧利佛,尚未讀過這個一針見血的問題。
我之所以寫下這些信,是希望我對人生和人生挑戰的省思,或許能幫助你們更懂得回答瑪莉.奧利佛的問題。你們生活的世界和我過去認識的世界大不相同,但我猜想你們會碰到的問題,卻不會和我有太大差別。
我們很難透過他人的經驗學習,但或許我的省思至少能讓你們在行動前先駐足思考;或有的時候,在行動後重新省思。可以說,這些信涵蓋我希望在你們這個年紀就已經知曉的所有事情,但願當年我在踏進外面世界,開創自己的未來,訂定自己的人生契約之前,已經懂得這些事。
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
最近朋友問我有沒有見過剛搬到村子裡的某個人,我從中學到一課。他說:「你會喜歡他。他剛退休,正在尋找新嗜好和交新朋友。」
我問:「他以前是做什麼的?」
朋友困惑的看著我說:「我不曉得,這有什麼重要嗎?」
「不重要,當然不重要。」我回答,有點不好意思,我正在做我過去指責別人的事情,用別人現在或過去的工作來定義他們,卻被逮個正著。
我們藉以謀生的方式無法代表我們這個人。內人曾做過一個有趣的攝影研究,她要求攝影對象用五件物品和一朵花構成的圖像,描繪他們的人生。這個練習非常發人深省,你也應該試試看。大多數人都用選擇的物品來象徵所愛,例如人生伴侶或家人。也有人選擇能喚起童年記憶或雙親或嗜好的東西,例如音樂或閱讀或帆船。她有時發現,沒有人挑選物品來象徵自己從事的工作。
有個年輕女子在石油業位居要職,我跟她提到這點時,她回答:「喔,那只是我做的工作,不能代表我這個人。我希望有朝一日,我的工作也能反映出我是什麼樣的人。」我完全理解她的說法。她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她似乎是個野心勃勃的年輕女子。幾年後,她果真放棄石油業的工作,成為登山客、嚮導和探險隊長。我還記得當年她的肖像中有兩件物品乃是從大自然和戶外活動得到的靈感。
別讓工作綁架你
不過,無論是因工作上的需求讓你醒著的時間都在工作,或你認為工作帶來的滿足感勝過人生其他一切事物,當你愈來愈投入工作時,工作往往會控制你的人生。
我是過來人。我當時在新成立的商學院,為步入職涯中段的主管設計新的教育課程。在我心目中,第一批入學的十八名學員非常重要。他們能否成功,決定整個計畫的成敗,也關乎我的未來前途。我需要全神貫注在這個計畫上,至少我當時是這麼想的。每天孩子尚未醒來,我就出門上班;等到我下班回家,他們早已上床睡覺。到了週末,我疲憊不堪,但仍需為下週的工作預做準備。
於是我為求平靜,避開家人。內人抱怨時,我告訴她,我是為了她和整個家在辛苦打拚;我說,我必須成功,才能供應他們所需的一切。她很不以為然。我還記得她說,她顯然得當上我的學生,才能看到我最好的一面,或才有機會看到我。她說,她嫁的人是我,不是嫁給倫敦商學院。
我終於及時醒悟。不過,我看過太多婚姻因為其中一方或雙方太過投入工作而失敗,他們重視自己是做什麼的,更甚於他們是誰。當然在全年無休的世界裡,有的人甚至還需要不斷出差,很難有充分的時間脫離工作,完全做自己。
我們也許希望自己在公司和在家裡都是同一個人,但真實狀況可能會讓你嚇一跳。有個事業成功的朋友在公司親子日帶女兒一起上班。後來我問小女孩有何感想,她說:「感覺很奇怪。坐在那張大桌子後面的人不像是爹地,而是我從沒見過的人。」
週末正逐漸消失。科技正在瓦解我們不工作的休息時間。然而週末之所以存在,自有它的道理,我們至少需要有個星期日、星期六或星期五,端視每個國家信奉的宗教而定。他們說,連上帝都會在第七天歇息,反省一星期來的工作,雖然和我們不同的是,神「看著是好的」。
上帝說得對,俗話說,只用功不玩耍,聰明孩子也變傻。我們不只需要玩耍,我曾說過,大部分的學習都是在寧靜中理解過往經驗。我們需要時間與空間來反思過去一星期或一個月以來,哪些事情做得對,有哪些事情原本可以採取不一樣的做法。如果缺乏這樣的省思,我們永遠不會改變或進步,或盡己所能,充分發揮。
自己安排休息時間
我們必須把休息和反省變成常規。問題是,今天我們必須自行安排這樣的規律,無法期待組織或其他人為你安排。但拜新科技之賜,這應該可以輕鬆辦到。
過去大多數人一星期工作五天,每年工作四十七週,還有一些假期,所以加總起來,每年的工作天數為兩百三十五日,留下一百二十一天來休息、玩樂和省思。我們可以每星期花一天來休息和玩樂,於是每年就剩下七十天左右用來思考和學習。或我們也可以稍做調整,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和玩樂。
不一定非得在星期天休息不可,我們發現,星期天是一星期中最安靜的一天,比較不會受到干擾,可以安心工作,星期五反而可以拿來參與文化活動及和朋友聚聚。重點是,這不只是我們的選擇,也是我們的需要。沒有社會常規可以充當指引時,我們必須訴諸自我紀律。
※ 本文摘自《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前言〉與〈第九封信〉,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