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好好活著,我們最終走向更壞
文/吳曉樂
若非對書名萬分激賞,否則前幾章著實讓人有些卻步,流動的囈語與隨性的呢喃,彷彿誤闖了誰的日記。敘事者叫姜依,曉瑛跟雅蘭是她的朋友。奇怪,為什麼作者只把這作品獻給雅蘭,而沒有獻給曉瑛呢?懷抱著懸念讀了下去,漸漸發現故事就像紐西蘭歌手 Lorde的〈Royals〉,天真的女孩們離開家鄉,跳上通往大城市的列車,心底雪亮「出身決定了命運」,仍試著伸手捕捉空氣中流竄的時尚氛圍,並在熟睡時編織完美的夢境。
姜依、曉瑛跟雅蘭也確實過得很苦,時常得穿著溼答答、沒晒過的內褲移動,忍受陌生男子的騷擾與侵犯,最終盤纏用盡,只好打工賺錢。小女孩為了掙脫家庭的掌控,付出了身上比自由還可貴的事物,她們只得相互撫藉,甚至進行了性的試探。
當你以為故事的主旋律興許是女孩們的流浪際遇,不,一個轉折,她們返回家鄉,故事連一半都不到,女孩們竟已折返,甚至很熟練地拾回舊秩序,我困惑地讀下去,然後背上的冷汗一顆顆浮出來,我太大意了─女孩們未曾離開險境,原來,她們就是彼此的地獄。
當三個人被關回正常世界,內在蠢蠢欲動的情感只能往對方身上施展,女孩們接續以最殘忍的方式傷害對方,不僅僅是言語欺凌,更頻繁的是物理殘傷,她們一再以肉身決鬥,從前合為一體的親暱,最終演變成「只能留下一個」的暴虐。
這些年,以青少女成長為主題的作品並不罕見,林率兒在一個榫卯匠心獨運,撐起此作的獨特性:在這生態系,她不採「男人占據最高位」的常見蹊徑。女孩們不必競逐白馬王子,就足以蔓生出核爆似的連鎖恨意。為什麼只獻給雅蘭而沒有曉瑛?答案是十分駭人的情節。讀者也能在附錄中略微感傷地明白,何以作者採用了如流水無心漫逸的形式書寫。
此作逼人回憶起青春期「時時擔憂被人取消存在」的惡夢,但又不免冰心自問,或許人際的誅伐未曾遠離,我又想起葉青的詩,「有些時候雨是不會停的/並不管你是否有傘」。
※ 本文摘自《為了好好活著,我們最終走向更壞》推薦序,原篇名為〈她們就是彼此的地獄〉,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