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沒有孤獨感交錯著的人,永遠不能展現知性的能力。
文/安東尼.史脫爾;譯/張嚶嚶
生活中沒有孤獨感交錯著的人,永遠不能展現知性的能力。[*]
──托馬斯.德.昆西(Thomas Quincey),英國散文家及批評家
每個人都有內在的幻想世界,而這些幻想也會以無數方式表現出來。一個人參加比賽或觀賞電視足球賽,表示他正放任幻想縱情馳騁,只不過,他可能並沒有在創作或製造些什麼。
嗜好與興趣最能夠清楚地解釋一個人的個性,也可以表明他是個怎樣的人。發現一個人真正的興趣所在,就約略可以瞭解這個人。那些諸如團體遊戲之類的興趣,有時必須與他人互動才行,但其他的興趣,卻經常可以反映一個人在獨處或與他人最低限度溝通與互動時,都會做些什麼事。
在英國,每逢週末,大小河畔及運河兩岸總可以見到成排釣魚的人,他們小心地保持距離,極少交談。這純粹是一種孤獨的消遣,彼此幾乎沒什麼互動。因此,這種時刻的幻想必定特別活躍。同樣的情形也見於園藝及許多興趣,這些興趣無論是否具有創造性,都佔據了那些已無溫飽之虞者的休閒時光。
每個人都既需要擁有興趣,也需要人際關係,當我們給一個人定位並解釋他的人生意義時,興趣與關係都是重要的參考依據。
鮑比說,對他人的親密依附,是人生賴以旋轉的軸;馬利斯認為,特殊的關係最能具體表現人生的意義,他們既沒有想到興趣可能極為重要,也沒有考慮到許多人可能需要用某種體系、宗教、哲學或意識形態去表現他們的人生。
我在〈治療的概念〉一文中指出,在分析過程中,有兩個促進精神官能症復原的重要因素。第一個因素是,患者採用某種可以解釋病症的思考體系。第二個因素是,他與另一個人發展出一種有結果的關係。[1[1]我們的生活中都有這兩個要素,只是有人天生喜歡在人際關係中尋求人生意義,有的人則偏好某些興趣、信仰或思考型態。
對天才創作家而言,無論私人關係多麼重要,他那能發揮特殊才華的領域往往更重要一些;他的工作比私人關係更能建立他的生命意義。假使他事業有成,一般人也都會同意這種說法。即便多數人都對大創作家的私生活感興趣,但我們通常認為,他們的創作成就比私人關係要來得重要多了。如果他們沒有好好對待配偶、情人或朋友,我們也多半會抱持寬容的態度。
華格納的操守惡名昭彰,但較諸他的創作成就,他在男女關係及財務方面的不檢點顯得微不足道。瑞典劇作家史特林柏(Johan August Strindberg)對待他的三任妻子及昔日好友簡直壞透了,但是他在《父親》和《茱莉小姐》兩部劇作中,卻能夠成功刻畫他對爭吵的偏好以及對女人的厭惡,使得我們很容易忘記他私底下的劣行。
精神分析師窮其一生傾聽別人述說親密關係所遭遇的問題,但奇怪的是,二十世紀兩位最有創意的分析師在書寫自傳時,除了敘述觀念的發展,幾乎沒有提及妻子或家庭。佛洛伊德《自傳式的研究》及榮格《記憶,夢,省思》都罕見地不涉及私人的關係。我們也許欣賞他們的謹慎,也贊同他們保有隱私,但也可以說,他們這種表現,恰恰顯示了他們心思之所繫。
的確,許多創作家都無法建立成熟的私人關係,有些人更是極端孤立。此外,有些人早年歷經了生離死別,這種心靈創傷驅使他們發揮出在相當孤立的情況下才得以展現的潛能。但是,這並不表示追求孤獨且具創作性的事業,就是一種異常行為。一個人即使擁有最圓滿的人際關係,也需要其他能夠成就自我的事物。
人類擁有發達的想像力,得以把人際關係及與人無涉的事物作為自我發展或自我實現的主要途徑。但凡偉大的創作家都會發揮出某些潛能,這種潛能人人都有,只不過多數人只是徒具雛形,即便想跟創作家一樣將潛能發揮出來,也達不到相同的成就。而反觀創作家在發揮這些潛能或天賦時,似乎比處理他們的私人關係更為細心。
註釋
[*]引自德.昆西,《托馬斯.德.昆西作品集》(The Collected Writings of Thomas de Quinecy),一八八九年至一八九〇年,愛丁堡出版。
[1]安東尼.史脫爾,〈治療的概念〉(The Concept of Cure),收錄於《精神分析評論》(Psycho Analysis Observed),一九六六年,倫敦出版。
※ 本文摘自 《孤獨,是一種能力》,原篇名為〈個體性的重要〉,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