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by Monica Volpin from Pixabay

對菲律賓人而言,把「借錢」掛在嘴邊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文/南漂作家

我不是個對金錢很敏感的人,但菲律賓人的消費方式,即便粗枝大葉如我也能輕鬆窺探到其中的差異。不像華人總是小心翼翼當個守財奴,菲律賓人常常像個有錢員外胡亂炫富,還一邊玩老爺不要夫人在看的遊戲。即便一點也不富,一些長期藏心中的小惡魔總引導著他們做出相當怪異的理財行為──也可能他們看我們才是怪異的那一方。

首先,「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是多數菲律賓人奉為圭臬的生活哲學,至少我接觸過的菲律賓人都普遍接受及時行樂的觀念。他們無法思考太久遠以後的事,更多時候想的是拿到薪水後,如何把這筆錢花得豪爽又不失優雅,像是買一手 Red Horse 配上炸豬皮,再唱個卡拉 OK 更是如虎添翼。

這點可從菲律賓的發薪周期看出端倪,大多數公司都採取「兩周薪資」制度,也就是兩個禮拜發一次薪水,類似制度在歐美澳等國其實同樣有(甚至是周薪),但在菲律賓,這種制度更顯恰如其分,因為他們對金錢的掌握力實在太低了,要是一次發下整個月的薪水,沒準一個禮拜後就有家庭開始吃土了。

據我觀察,即便兩星期發一次薪水,仍有許多菲律賓人在發薪日沒幾天後就喝西北風。我也會盡量避免在發薪日當天前往附近的大型商場購物,因為鐵定人滿為患,塞車就算了,結帳時肯定大排長龍,理智線很容易斷掉,千萬要避開。

根據當地媒體ABS-CBN報導,菲律賓人的儲蓄率在整個東南亞敬陪末座,菲律賓中央銀行更在二○一七年公布,近八十六%菲律賓家庭連銀行帳戶都沒有,因為他們沒有任何多餘的現金需要銀行幫忙保管。

除了及時行樂,另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是信仰。

菲律賓人大多信奉羅馬天主教,信仰讓他們為自己的貧困找了一個很棒的「理由」──這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好的、壞的,有錢沒錢都是上帝給予每個人的命運,只要懂得給予,上帝就會眷顧他們,所以沒理由存錢、沒理由奮鬥,只要當個樂觀善良的人,人生自然就會平安喜樂,豐滿富足。

菲律賓人有一句俗諺「Bahana na si Batman」(the future will take care itself),意思是不管未來發生什麼事都會有蝙蝠俠出來解決,有點像中文俗諺「船到橋頭自然直」,這些深藏在心的觀念,都是讓他們無法掙脫財務困境的心智枷鎖。

很多商人甚至利用這種「及時行樂」的特性大削特削,像是摩托車的分期付款,利率明明超高,分期總額加起來都可以買兩輛機車了,很多人還是義無反顧地分下去,反正現在有車騎最重要,繳錢算什麼,那是好久以後的事呢。

再來談談借貸習慣。

在臺灣,借錢、欠錢都會讓人很不好意思,但在菲律賓,這就是他們的日常。

若你在菲律賓長期生活卻從沒被菲律賓人借過錢,真該自我檢查一下身體是不是哪裡有毛病,讓他們壓根不想和你說話,因為無論你的社經地位如何、和他們熟不熟,都有極大的機會被要求借錢。

根據菲律賓央行的統計,有八十%以上的菲律賓人曾經或正處於借貸狀態,其中四十七.一%的人仍然處於債務狀況中,而三十三.八%的人目前已經停止借貸。然後有超過四分之三的菲律賓人曾經向當鋪借錢,這也是他們當鋪比銀行還多的原因。

為了因應菲律賓人愛借錢的習慣,很多企業甚至明文訂定借貸規定,例如可用零利率預支下個月的一半薪水。為何要特別規定呢?因為要是不事先規定,很可能產生私人借貸,到時若無法還款或出現高利貸(兩種情形都很常見),將衍生更多麻煩。

另外,菲律賓人的借貸理由無其不有,最大宗通常是天災人禍、家人生病,家中整修、日常採買金不夠也很常見,反正他們並不把借錢視為一件「害羞」的事。在他們的思維中,借錢再正常不過。向你借錢的同時,可能也有人正欠他錢,大夥你借我、我借你,只差沒有圍成一圈玩大地遊戲。

正因為借錢是如此的自然,菲律賓人從來不會把還錢放在心上。

還錢日當天,他們通常會主動告訴你,他資金周轉不靈,可否延期還款,然後在延期的過程中又借了另一筆錢。如果你運氣好,他可能會零零星星還錢,如果你運氣差,就會看到某個前幾天死命哭窮的人現在握著飲料把酒言歡,一點也不像家中發生巨變的欠債人。

奇妙的是,菲律賓人的收入或許不高,消費力卻非常驚人。

你想想嘛,錢都沒存下來,花到哪裡了呢?當然是消費掉了,這也是菲律賓的民間消費占 GDP 總額七十%以上的原因。其實根本不用透過這種宏觀數據就能輕鬆發現,菲律賓人真的很能花錢,每次S&R、SM、Robinson 等大型購物中心推出優惠活動時,絕對是車水馬龍,人多到像蝗蟲入侵,忍不住想請薩諾斯多彈幾下手指。

與此同時,由於菲律賓人極度重視派對,除了各村莊固定時間舉辦的聖日(Fiesta),生日、媽媽大壽或任何值得慶祝(像屋頂裝修)的事,他們都不會放過,一定要辦個體面的派對讓大家來吃吃喝喝。

派對之重要不僅限於有錢人,即便平常買杯啤酒都要多想十秒鐘的中下階級,遇到這些場合還是會打腫臉充胖子,借錢也要辦,而且是哭爹喊娘地借,好像不辦派對就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永遠無法在鄉親面前抬頭。這點也呼應了前述的借錢習性,在他們價值觀中,借錢完全不丟臉,沒花錢辦派對反而比較沒面子。

這下你知道為什麼很多菲律賓人都在借貸的死亡迴圈中打轉了。

欠著也是一種風格

欠錢未還清這狀態對一般臺灣人來說,感覺就像毛毛蟲爬進衣服裡,渾身不對勁。但對菲律賓人來說,欠別人錢就像吃飽飯忍不住想睡午覺,再平凡不過。

套句九把刀名言,欠著也是一種風格。

很多菲律賓人長期處於「穩定欠錢中」的狀態,而且這並不是窮人的特權,因為這些人欠錢的同時,很可能有一筆錢「正被借走中」。

換言之就是某種你借我,我借他,他又借他,大家借來借去而達成的恐怖平衡。
你可能猜想,是不是因為他們真的太窮還不出錢呀?的確,很多人生計困難,我身邊很多工廠工人的薪資水準都只能剛好跨過生存門檻,而他們拿到薪水的那一天,絕-對-不-會-想到先還錢。

每每遇到發薪日,就會看到百貨公司、遊樂園等各種消費場所人口暴漲,再不然就是大夥相約暢飲,今朝有酒今朝醉,壓根沒把還錢這種事情放心上。反正是穩定欠錢中嘛,那就繼續穩定下去吧。

這種態度可說是菲律賓人生活的縮影,把及時行樂這虛無的概念執行得體無完膚。
全民一起當月光族的惡習之下,導致只要發生任何特殊事件,像是生病、意外、老婆生產或生日派對等,菲律賓人就需要借錢,借了又不還,就這樣不斷惡性循環。
雖然講起來好像很悲傷,但菲律賓人根本沒放在心上,生活態度絲毫不受債務影響,倒是借錢給他們的臺籍幹部經常幹聲連連,卻也無計可施,到了後來,只能用「從薪水扣繳」這類強硬手段。

※ 本文摘自《菲律賓,不意外!?》,原篇名為〈欠錢不丟臉的金錢觀〉,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