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設計阻絕汙染源,居家防疫從空間設計做起
文/漂亮家居編輯部
面對這波來勢洶洶的疫情,除了重新省思自身的生活習慣,居家空間的設計能否應對未來更多「看不見的敵人」,更是重要。FUGE 馥閣設計設計長黃鈴芳認為,除了強化空間的通風與採光,以設計作為引導阻絕汙染源進入室內,也有利於守護一家人的健康。
+後疫時代的新觀點
保持室內換氣減少毒物的累積。
玄關加設洗手台落實清潔習慣。
衣物分類降低細菌對人體傷害。
黃鈴芳/
FUGE 馥閣設計設計長
擅長以細膩的心思挑戰並創造空間尺度,作品屢獲國內外設計大獎的肯定,包含德國Red DotDesign Award 紅點設計大獎、iF Design Award 、香港APIDA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台灣TIDAward 台灣室內設計大獎等。
室內做好窗戶的安排計畫,如外推窗、氣窗等,保持室內空氣對流同時也能將自然光引入,有效平衡環境的溫度與濕度。
日後在思考室內設計時,可在玄關加設洗手台或衛浴間,讓入門就先手部清潔的動作變成一種生活習慣。
從古至今,人類已歷經許多種致命性病毒的侵襲,除了現存的危險病毒,仍有新型病毒接連地竄出。黃鈴芳認為,「未來,新型病毒的進化與產生不會停歇,在無法抑止的情況下,人們長時間身處的、接觸的場域更是需要去關注,將病毒隔絕在外、營造安全無毒的環境。」
室內保持通風換氣,減少有毒物質、濕氣在環境中的累積
回到人們長時間所待的居家空間,房屋健不健康也很重要。黃鈴芳解釋:「『健康』意指房子本身的通風、採光是否良好,若不佳安全隱患更大。如何避免處於密閉空間是個人環境防護的第一步,若所處的環境封閉、陰暗且潮濕,既不利於身體健康,也容易滋生細菌或黴菌。」
她強調,做好個人環境防護首先應掌握好開窗原則,把新鮮空氣導入、汙濁空氣引出的方式,讓室內保持「換氣」,可降低有毒物質在環境中的累積;此外,室內通風良好也有助於維持環境的乾燥,透過風將濕氣做揮發、帶離,以抑止黴菌的滋生。
室內通風問題,一開始可用設計的方式做改善,黃鈴芳指出,裝修房子時,在符合法規條件下,可依據風的向性來規劃相對應的窗戶,以達到對流的效果。若住宅本身條件不佳,且又無法任意做開窗設計下,則可藉由像是全熱交換機、新風換氣系統等,來提升室內空氣的清新與流通。
景觀窗+對外開窗,讓室內溫度與濕度達到穩定
個人環境防護,另一項要掌握的原則為採光性。黃鈴芳表示,透過窗戶引入空氣、製造通風,另也能把光線帶入室內。她進一步補充,「光,其實是最好、最天然的『乾燥劑』,暖暖的陽光灑入室內,不僅能平衡室內濕度,光線中的紫外
線亦有殺菌作用,同樣也有利於環境維護。」
黃鈴芳指出,在規劃窗戶設計時,除了考量風的方向性,另也要留意日照的方位,這決定開窗位置、大小,甚至是日後進入到室內的溫度與亮度。另外,在配置窗戶時,部分可作為景觀窗、部分作為對外開窗,一來確保陽光進屋,同時也能有助於讓室內的溫度與濕度達到穩定。
黃鈴芳提醒,室內陽光充足雖然會讓人感到舒服,但也要留意陽光進屋量是否會過大,若過大容易感到不舒適甚至刺眼,容易失去引光入室的本意。若遇陽光進屋量過大,規劃時不妨可減少開窗面積,適度取捨讓窗戶的存在更有意義。
在玄關處加設洗手台,降低外來毒物對人體傷害
這個世界存在著無所不在的細菌與病毒,隨時向人們的免疫系統進攻。在這樣的情況下,黃鈴芳表示,未來在居家設計上可將防疫觀念納入,透過設計將需求與空間做一結合,作為守護自己與家人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過去作為住宅室內與室外過渡空間的玄關,多以滿足鞋帽外衣的脫換,黃鈴芳認為,日後可改成在此加設洗手台或衛浴間,養成回到家就先做手部清潔的習慣,把細菌、髒汙隔絕在外。若格局配置上不允許,她則建議可嘗試將中島吧台洗手槽規劃在靠近玄關入口處,藉由設計的引導,提醒自己與家人入室前就得先清潔洗手,讓觀念深化且落實。
過去在設立衣櫃時,已有不少人擁有分開放置不同衛生條件的衣物空間,接下來在設計時,黃鈴芳建議可以再做更細項的分類,一區作為收納乾淨衣物,一區是用來擺放穿過未需立即清洗衣物,另一區則是放置洗滌衣物,加以區分方式,降低外來髒汙、細菌對人體的傷害。設計時要留意陽光進屋量是否會過大,若過大造成視覺不舒服的話,宜適度減少開窗面積。
設計時要留意陽光進屋量是否會過大,若過大造成視覺不舒服的話,宜適度減少開窗面積。
※ 本文摘自《漂亮家居 04月號/2020》,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