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常會想起體貼這個詞,更努力調整自己敏感天線的頻率
文/朴午下;譯/陳品芳
以前帕斯卡曾經說過:
「人類的所有不幸,都源自於以為房間內只有自己一人。」
而今天我說:
「是喔,我知道了,那杯子用完之後可以放回原位嗎?」
★
我相信每一件微小的事物放在一起,就能堆疊出日常生活。構成日常生活的內容包括寶貴的物品、身邊的人們、我與他人之間溫軟的感情、一句話、一個動作,希望這一切都能深入我的內心,你覺得這是過度的奢求嗎?沒錯,我是個貪心的人。
我希望我常用來收納東西的地方,能有一雙我很珍惜的襪子,如果有天沒見到每天都會碰面的養樂多媽媽,我就會莫名地不安,也希望常去的咖啡廳的熱拿鐵,滋味與香味都能始終如一。對了,還有地鐵一定要準時,畢竟我不能錯過轉乘的時間。
老實說,我的感覺就像剛出生的小貓,我對一點小小的變化、微小的刺激都很敏感,即使是一件小事違反了我內在的秩序,那天的平靜就會應聲破碎。
雖然很哀傷,但從某個時刻起,我就必須混入不知名的他人之中生活,走出大門就讓我感到緊張,拚命地想維持自己內心的和平,人生在世我學到一件事,那就是有時必須勇敢地跳進他人的世界。
這時我經常會想起體貼這個詞,我會試著努力理解他人的行為,努力避免自己碰觸他人尚未癒合的傷口、避免自己碰觸他人不想被碰觸的部分。強迫性地、習慣性地過著這樣的生活,不知不覺間我變得更加纖細、更加嚴謹。
即使必須承受這些辛苦,我仍沒有關掉自己的敏感天線,反而更努力地調整頻率,更用心地深入觀察,勢必要找出他人想守住的私人領域,因為那樣的領域需要被尊重,我自己想獲得怎樣的對待,我就應該先這樣對待他們,這樣一來總有一天,我也能夠獲得他人的體貼。
要是坦白說出我的敏感,對方十之八九都是這個反應。而令人驚訝的是其實我跟大家想的恰恰相反,這聽起來雖然有點像是辯解,不過我其實是個非常容易感受到幸福的人。
只要該在原位的東西待在原位就能讓我滿足,不需要再多獲得什麼,或是達成什麼遠大的目標。只要該物品本身待在原位、只要我的房間不受到侵犯,就能夠讓我輕易感受到幸福,也就是說其實我本來就是幸福的。
好,那現在你知道那個杯子該放在哪裡了嗎?
※ 本文摘自《難道,又是我想太多了嗎?》後記,原篇名為〈還在原位的杯子與幸福之間的關係〉,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