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什麼想放棄或捨棄的事物?
文/河田真誠;譯/邱心柔
你真的需要這個東西嗎?
請你想像一下。
你雙手都拿著東西,腋下也夾著物品,頭上頂著物品,嘴裡也啣著什麼。這樣一來,你已經拿不了更多東西了。
在這種狀態下,要是我說:「我要給你一個更重要的物品。」情況會如何呢?
就算你想要得不得了,也沒辦法收下。你不能先收下,再丟掉不需要的物品,你無法得到這個重要物品。
其實,這時只要先丟掉某些物品就好,這樣就有空間容納其他物品。
我們每天的生活都被塞得滿滿的,不留一絲餘裕,不管是時間、金錢、內心還是精神方面皆是如此。儘管這樣,卻還想再擁有更多東西、做更多的事,因此才無法取得任何進展。我們手上拿的、身後背的東西實在太多,腳步變得異常沉重。
即使是你一直視為珍寶的物品,也許明天便不再需要。請你停下腳步,確實分辨哪些是今後還會繼續重視的事物,哪些是可以捨棄的事物。
先學會丟掉吧。丟了越多舊的,就能得到越多新的。
Q3-1 今後的人生中,你想重視什麼事物?
列出你認為人生最重要的「1 0 件事」。
Q3-2 你想捨棄什麼事物,或不再做什麼事?
審視自己現在所擁有的物品、情緒、記憶與想法等,找出不需要的部分。
Q3-3 有什麼是你過去重視,往後也想繼續重視的?
相反地,有哪些部分是往後也想繼續重視的?
Q3-4 哪些事物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沒有的?
回頭看剛才的答案,是否有些東西只是你以為需要,其實並不需要呢?
回答範例& 給讀者的話
Q3-1 今後的人生中,你想重視什麼事物?
- 勇於挑戰
- 活得自由自在
- 不替自己找藉口
- 重視自己
- 按自己的步調前進
只要寫出你重視的事物,就能確立各種事物的判斷標準,不再偏離方向。用這套標準,看清楚哪些是不需要的、哪些是重要的事物。
Q3-2 你想捨棄什麼事物,或不再做什麼事?
- 沒自信的自己
- 出於「也許哪天用得到」的心態屯積的物品
- 總是在關鍵時刻臨陣脫逃的自己
- 飲酒過量
- 抱怨與發牢騷
寫出答案後,捫心自問:「這是真的嗎?」如果只是捨棄和往常一樣的事物,你依舊不會有任何變化。有沒有什麼是你想捨棄,卻無法捨棄的事物呢?
Q3-3 有什麼是你過去重視,往後也想繼續重視的?
- 當個體貼的人
- 充分享受自己的人生
- 每天早上好好吃早餐
- 珍惜獨處的時光
- 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在意他人的眼光
如果你重視的事物始終相同,一切都不會改變。或許有些事物其實並不重要。稍微懷疑一下你所緊抓不放、深信不疑的事物,也許明天的你已不再需要。
Q3-4 哪些事物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沒有的?
- 自己
- 相愛的另一半
- 家人
- 自己活得幸福
- 身邊的人們都充滿笑容
- 最低限度的食衣住行
在你認為重要而緊握不放的事物當中,其實有許多是非必要的。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好好珍惜自己重要的事物,請將這一點銘記在心。
★ 捨棄多餘事物的提問 開始丟掉那些始終無法捨棄的事物吧。Q3-5 要怎麼做,才有辦法捨棄這些事物?
想想具體的方法。
Q3-6 你在畏懼什麼?
之所以捨不得丟掉,是因為害怕失去。想像一下捨棄這項事物後,情況會如何。
Q3-7 你想活出怎樣的面貌?
想想看,你希望從今以後擁有怎樣的生活。
Q3-8 要怎樣才能更投入於眼前的事物,享受其中?
有些事物雖然你很想捨棄,卻無法捨棄。想一想,要怎麼面對這種情況。
回答範例& 給讀者的話
Q3-5 要怎麼做,才有辦法捨棄這些事物?
- 大掃除
- 訂定優先順序
- 交些有辦法丟掉東西的朋友,聽聽他們的意見
- 在房間牆壁貼上警語,免得自己忘記
人是習慣的動物,若不特別提醒自己,一下子就會回復原狀。如果對想丟的物品依依不捨,就會遲遲無法捨棄。第一步,得先確實理解到這項事物「真的不需要」。
Q3-6 你在畏懼什麼?
- 或許將來哪天會用到
- 也許自己其實需要這個東西
- 不知道自己今後會變成什麼樣子而感到害怕
- 無法想像丟掉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只要具體想像丟掉眼前的物品後,你會變成什麼樣子,就會知道其實沒什麼好怕的。若能懷著感謝的心情與舊有物品道別,你真正需要的物品就會在你需要的時候回到你身邊。
Q3-7 你想活出怎樣的面貌?
- 輕盈靈動
- 優雅而幹練
- 充滿著愛
- 打從心裡享受人生
具體想像理想的自己是什麼模樣,一步步活出這樣的自己。只要想像你已經變成這個理想的模樣,就會發覺有些物品和你格格不入,自然就有辦法丟掉這些物品了。
Q3-8 要怎樣才能更投入於眼前的事物,享受其中?
- 當成是在玩遊戲
- 畢竟只有現在才能體會箇中滋味,下定決心從此要充分享受其中
- 也許這只是自己偏頗的觀點,找個人好好聊聊或許會有不同的看法
- 反其道而行,徹底品味一番,直到厭煩為止
由於我們不能離群索居、與世隔絕,所以有時難免得做些不想做的事。這時請你反思一下該怎麼面對這些事物。其實,真相並不是「做這件事很無聊」,而是「自己無法享受這件事」。
提問3 總結
將自己重新安裝一次
面對環境的變化(例如從學校步入社會),有時重視的事物會改變,原本重視的事物突然間變得不再重要。
有時我們必須親自創造這種「變化」。根據自己的年紀、環境或人生目標,不時更新自己。
如果一直維持原樣,往後的每一天依然不會有任何變化。假如你想改變現狀,就該捨棄不需要的部分,補上需要的部分,一步步變成一個全新的自己。
有時候,我們會找不到自己的夢想或想做的事。這時首要之務,也是捨棄多餘的部分。讓自己輕盈起來,自然而然就能踏出下一步。
捨棄某個物品和停止做某件事都需要勇氣,但其實你不需要勉強自己捨棄這些事物,只需想像一個理想的自己,而這些事物和這個理想的自己並不相襯,這麼一來,這些事物自然而然便會消失無蹤。
任務:捨棄
每天都花一點時間想像,捨棄這些事物後,你會是什麼模樣。一開始先用演的也無妨,因為假的會在不知不覺中漸漸變成真的。到時候你不需要的事物,肯定會一個都不剩。
從打雜做起
如今我從事講師的工作,三天兩頭在眾人面前說話,但其實在從事這份工作前,我是個非常膽小的人,甚至連面對四、五個人,我都會緊張得說不出話來。當時我為了能勝任講師的工作,想盡辦法改掉「面對眾人會緊張」的毛病。
為了不再緊張,我會在事前整理演講的內容,實際演練一番,甚至還曾報名坊間的說話課程。但我準備得越是充分,就越是會想「我有辦法表現得和練習時一樣嗎?」反而又緊張了起來,結果表現仍然不理想。(但我想有些人確實能透過事前準備來改善!)
於是,我去找了一位線上的知名講師,拜託他讓我幫忙布置會場和櫃台事宜,多次實際置身於「演講」的會場。每次我聆聽講師在台上演講時,我都會想像「如果現在是我站在那裡,會是什麼感覺」。
於是,我漸漸習慣了演講會場的空間,對我來說,面對眾人說話不再是什麼特別的事,彷彿變得理所當然般,於是我自然而然就能在眾人面前開口了。
想一想「怎樣的事物適合你?」只要你心目中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物有所改變,你自己與你所置身的環境也會自然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