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期天被遺忘的人》裡每個不一樣的「星期天」,表意的是「對不起,我愛你,請原諒,謝謝你」
文/商周出版第四編輯室總編輯 劉憶韶
一年半前,當我重新回到編輯工作崗位時,打開法國亞馬遜一眼就注意到這本書名叫《Les oubliés du dimanche》的書。Les oubliés 指的是被遺忘的人、事、物,dimanche 是星期天,有什麼人事物在星期天裡遭到遺忘嗎?這書名究竟是想記起,還是想遺忘?
一讀簡介,馬上了解到故事背景發生在法國勃艮地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鎮上,敘事者是在養老院工作的 21 歲照服員女孩,曲絲汀。小說有兩條敘事線,一條是當代的曲絲汀的家族悲劇真相,另一條是她描寫自己照顧的 96 歲老太太海倫的一生,藉由一老一少的家族謎團,作者瓦萊莉‧貝涵為讀者勾勒出一幅古典勃艮地的百年史。
在法國,特別是當代小說創作,像瓦萊莉‧貝涵這樣老老實實寫出一本堪稱法國版「鄉土文學」的小說是極其罕見的。小說裡,不見刀光血影,但讀者仍因戰爭帶來的顛沛流離而看見勃艮地人承受的二戰陰影,完全跳脫台灣讀者對出產葡萄酒與芥末醬的勃艮地印象。不僅如此,瓦萊莉‧貝涵筆下的主角群,常常都是派遣一些生活中可以說是最不被鎂光燈注目的小人物:照服員、裁縫女孩、墓園管理員……等等,給讀者帶來新鮮而且親近的聯想。
當我收到書稿後,幾乎是以追劇的心情迫不及待想往下找出真相:曲絲汀家裡二十年前那場害她爸媽喪生的車禍是怎麼發生的,以至於她的家人對生之熱情從此斷線?以及她所照顧並為之一點一滴理出一本小說的老太太海倫,在二戰時有過什麼遭遇,以至於 96 歲的海倫像永遠活在某個夢的片段裡?
小說多面向探討了法國的二戰國族創傷,及個人的家族創傷,而小說中出現的幾段戀情發展,不管是戰爭造成的陰錯陽差,還是剛好天打雷劈,都著實讓人不知所措,除了嘆息還是嘆息。
書中為讀者呈現出許許多多個不一樣的「星期天」,隨著情節推展,讀者慢慢發現到,相較於此刻正在進行的肉眼看到的「星期天」,過去也有過好多令人觸目驚心、難以承受的事件,全都發生在「星期天」。
「星期天」集合了所有愛恨嗔癡、悲歡離合……既是時間概念上的「星期天」,也是空間概念上的「星期天」。
難以承受的事件,帶給相關人士甚至後世陰影。從一個家庭到一個國家。瓦萊莉‧貝涵(Valerie Perrin)演繹著每一個不一樣的「星期天」,有禁忌,有美麗,有心臟爆表,有沉吟嘆息。小說結尾,解開謎情真相的曲絲汀,展現高度豁達的生命觀,彷彿要「忘」,也是「不忘」。
我恍然了悟瓦萊莉‧貝涵的意圖……她表意出四句真言:
對不起,我愛你,請原諒,謝謝你……
涵容哀傷與罪愆,主角曲絲汀以她的生命作為辦到了。
這是一個「零極限」的星期天。唯有超越創傷,人才可能積極展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