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樣是秩序至上的國度,日本與德國對家事的態度大相逕庭
文/米田瑪麗娜;譯/羅淑慧
德國有句諺語,「人生的一半是打掃整理」。因此,據說德國家庭的家事效率都非常高,家裡的環境也十分整潔。
在此就來分享一些值得我們向德國人學習的整理心法。
全家共同操持家務,有利空出腦袋思考
大家對日本的印象,大多是「恪守秩序與規則的國家」,其實德國也不遑多讓,同樣也有許多嚴格的規則與制度。但兩國遵循規則的理由卻大相逕庭。
簡單來說,日本人是為了社會秩序而遵循規則,德國人則是為了自己。這樣的心態反映到整理或打掃上時,家庭內部的行動就會出現極大的差異。
德國人「每隔◯天就會花上◯小時擦窗一次」、「天氣晴朗時,則會兩個人一起執行作業A與作業B」,就像這樣,即使是自家人關起門來打掃,德國人仍然會嚴格制定規則,並要求全家人共同遵守。
相較於此,日本人儘管對外十分遵守公司或社會規範,但家庭內部的規則卻十分曖昧。「我家只有我媽才知道該怎麼做家事」,應該很多人都是像這樣。
德國人的家事並非由特定的家庭成員獨攬,而是眾人各司其職、協力完成,因此每天都能穩定地維持乾淨的居家環境。此外,德國幾乎沒有「年底大掃除」這種一次性的整理文化,而是採取「一天打掃十分鐘,全家人共同出力」的分工形態,從日常生活就積極維持整潔。
在家庭內部制定規則,最大的好處是能夠讓人「不用想太多」。
或許很多人認為,「對外繃得緊緊已經夠辛苦了,希望私人空間至少能自由一點」。但這種規則化的習慣養成,反而能夠減少思考的負擔,並藉此空出更多的時間思考全新的事物。
日本家庭的家務中存在著太多「未被規則化的作業」,或許就是日本人不擅分擔家務的重要原因。
隨時開放收納空間,不刻意隱藏
日本知名收納專家 Rin 小姐,曾在著作《成年人的輕鬆家務》(大人のラク家事)中提到,「德國人專門收納使用的物品,日本人收納不使用的物品」。
的確,日語中有一個代表「整理、收拾」的動詞「仕舞う」(shimau),有趣的是,該詞同時也有「把自己的東西隱藏起來,不為他人所知」(例:把想法隱藏在心底)的涵義。因此,「整理=不被人看見」,應該很多人都是這麼認定的吧?例如,招待親友來家中作客的時候,日本人會直接把客人帶到客廳,絕對不會讓客人看到自家臥室或收納空間。
相較於此,德國人不論收納空間也好、洗手檯也罷,都會大方地帶著客人參觀一番。這種行動的背後,就代表著德國人認為家裡的一切都是開放的,他們會全面性地接納賓客,不會有半點隱瞞。
家中所有成員每天都會使用收納空間裡的物品,正因為物品會頻繁地出現在外人面前,所以德國人不會刻意把收納空間和居住空間區隔開來,而是隨時注意維持收納空間內的整潔。
然而文化性差異在所難免,以上提及的論點,並不是為了「歌頌德國人,貶低日本人」,而是希望可以提供大家參考:
①建立家裡的整理規則,全家人共同遵守。
②也把收納空間展現給外人看看。
這兩個觀點對於輕鬆維持整潔狀態而言,是非常有效的。
大家不妨從「邀請親友來家裡時,先帶朋友參觀各個房間」開始試著改變。這樣一來,任何人都會自發性地隨時注意維持整潔了吧?
※ 本文摘自《不丟東西的整理術》,原篇名為〈專欄:德國人花半輩子時間在整理環境〉,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