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多動仍成效不彰?可能是「體重基礎閾值」被墊高了
Photo credit: unsplash

少吃多動仍成效不彰?可能是「體重基礎閾值」被墊高了

文/陳欣湄

簡單來說,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都被設定超過一個程度,身體本身調適不好就會出現症狀,例如一個完全沒有過敏症狀的人,他可能會因為吃了一大份會讓他過敏的龍蝦全餐,吃完飯之後的 4 小時開始產生眼睛水腫、呼吸困難等嚴重的過敏症狀;但如果,他只是吃了龍蝦全餐中一小小塊的肉,或許會有一點點的流鼻涕,甚至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因為他吃下肚的急性過敏原食物,並沒有超過誘發身體過敏的閾值。

換言之,若要減輕過敏的症狀、或者不要再因為一場天氣變化、一個禮拜忘了清理床單上的塵蟎,就必須清除誘發過敏的其他潛在因子(見下圖),也稱為墊在「閾值下的腳踏墊」。

當過敏症狀變嚴重,大家多半會汲汲營營的去清除所有可以見到的急性過敏原(急性過敏食物、PM2.5、塵蟎等),卻忘了清除誘發過敏的高度壓力、營養缺乏、跟比較無法從日常中判斷出來的潛在慢性過敏食物刺激,而那些東西就如同墊在你過敏閾值下的腳踏墊,由於越墊越多、於是身體只要一碰到輕微的急性過敏原、PM2.5、塵蟎,一下子你就越過自己的過敏症狀閾值了。

這是我常在門診與病人共同拼湊專屬他們的肥胖拼圖,從基因到荷爾蒙、飲食、胰島素阻抗、壓力等,都可能是造成你肥胖,卻一直被你忽略的環節。如同我前述所說,肥胖往往是多元潛在因子集合而成,表現在身體上的一種徵狀。當造成你肥胖的拼圖拼得越完整,可能潛在在你身體的體重基礎閾值也就被設定得更高。

那位嚴重過敏的 23 歲男子,最後我們一致認為他的過敏與他長久的慢性高度壓力有不可分割的關係。經過一段時間的共同努力,他的壓力源有得到絕大部分的釋放,過敏症狀也就逐漸下降了。儘管偶爾我們還是見面;因為在天氣變化時,他的過敏症狀時不時會來報到,但症狀跟誘發的因子不再那麼脆弱敏感,這樣的生活品質,他給了自己 100 分的滿意度。

覺得喝水也會胖?可能是「體重基礎閾值」被墊高了

講回來肥胖這個議題,不知道你有沒有懷疑過,為什麼辦公室坐在你附近那位每天中午都要叫兩個便當的纖細女孩,她永遠吃得比你多,但總是不發胖?

而你,對卡路里錙銖必較,明明一天到晚都在跑健身房,但只要多吃一餐速食就破功!

如果我說的有那種現象的人就是你,或許熱量控制和運動健身都是對你有助益的,但這可能不是你肥胖的全貌,因為你的「體重基礎閾值」已經被墊高,也就是說你比一般人更容易產生肥胖問題!

提出這個「體重基礎閾值」理論,並不是要讓讀者感到絕望,因為儘管你的體重基礎閾值比一般人來得更高;但好消息是,這一題並非無解:墊高你體重閾值的腳踏墊,只有少部分因素是你天生從父母親那裡傳承的,但大多數都是可以解的。

請注意!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可能是造成你體重閾值被墊高的因果,如果可能,就一併處理它吧!否則,你極有可能像我說的那位過敏兒,任何風吹草動(甚至只是一塊麵包)都可能讓你的減重計畫破功!

※ 本文摘自《其實你胖得很冤枉》,原篇名為〈身體比你想的更複雜〉,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