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現心意這件事,每個人一開始都會覺得尷尬
文/金承煥;譯/楊琬茹
大弘的婚姻邁入第三年,他的煩惱是和妻子不會吵架。這一點起初讓他隱約感到有些自豪,不過經年累月之下,他了解到這未必單純是件好事,因為他們並非沒有可以爭執的事,只不過是在迴避衝突而已。
大弘個性小心謹慎,就算有任何不快,也會為了家庭的和睦而盡力壓抑自己,但一再忍耐,放任怒氣在心中沸騰,導致他後來開始對妻子產生了負面的看法。大弘說每次先發火的人都是妻子,先消氣的人也是妻子,當妻子主動靠近向他道歉時,他雖然表面上會開朗接受,但內心總有某種解不開的情緒在蠢蠢欲動著。
有天大弘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妻子卻因為他沒有買回她交代的東西而勃然大怒。大弘因為職業性質的關係經常在夜間或週末加班,但一直以來仍然盡己所能做好家事,可是妻子卻對他的努力視若無睹,這讓他心裡很不好受,頓時爆發了脾氣。
「妳完全不關心我一整天吃了什麼、做了什麼,對我只有這些話好說嗎?」
在此之前大弘從未對妻子這樣大聲過,妻子自然是嚇了一大跳,而大弘也為自己的音量感到訝異。妻子什麼話都沒說,那晚的氣氛無比冰冷,但就在次日,大弘收到了妻子的訊息。
老公,昨天是我不好,對不起。仔細一想,你一直都在傾聽我說話,但我只會對你發脾氣。還有,希望你以後也可以對我說出你的想法。
妻子的反應讓大弘摸不著頭緒。一直以來大弘都對自己的想法和情緒緘口不言,獨自感到鬱悶難受,不過看來難受的人不只有大弘而已,妻子也為了完全不表現出內心想法的丈夫而鬱悶難受。拍手也要有兩隻手才能發出聲音,如果對方始終沒有任何回應,這樣的關係有多難熬呢?
「就算不說出口也會懂」是天大的謊言
「就算不說出口也會懂」、「夫妻吵架哪有隔夜仇」這些都是夫妻關係中常出現的老生常談,但不管是多親密的關係,不說出口的話,對方就絕對無法了解你的心意,況且在情緒裂痕漸深的狀態下發生爭執,只會提高解決問題的難度,不能因為是夫妻間的爭執,就認為「相愛就夠了」,含糊不清地帶過。
我也一樣,我寡言謹慎的性格一向使妻子感到焦急,儘管有滿腔的話想說,但我曾認為不說出口才是美德,可是我現在也開始試著一點一點表現出自己的心思,試著去聆聽妻子的想法。
夫妻爭吵是確認並調整自己與對方想法的過程,這種時候比起一股腦地宣洩蓄積已久的怨言,更應該有條理地一一傳達自己的心思,慣於按捺慍怒之意、隱藏情緒的人,要是某天忽然大發雷霆,只會讓身邊的人感到驚慌,心想「他幹嘛突然那樣?」、「他原本是這種人嗎?」使情況更加錯綜難解。
表達想法及情緒固然重要,但直接將處於沸騰狀態的激動心情爆發出來並不是件好事,正確地傳達怒意比發洩怒火更重要,「你這樣說令我有種被輕視的感覺,所以我現在很生氣。」我們都必須練習坦率地表達情緒才行。
我建議大弘說出自己當時最想跟妻子說的話。因為很難說出口,所以他先試著用文字把自己的心情寫下來。
老婆,其實昨天我希望可以聽到妳對我說:「很累吧,吃飯了嗎?」可是妳一看到我就怒氣沖沖,所以我也動了氣,我覺得自己一直以來努力工作生活的日子瞬間崩塌了。對妳大聲了,真的很對不起。
大弘尷尬地讀著自己寫的文字,經過幾次練習,終於鼓起了勇氣。後來大弘跟我分享了令人驚喜的故事,他說當他一說出心裡話,妻子果然也坦率地談起自己經歷過的事。
「生完孩子之後,我陷入了產後憂鬱,但是因為你很忙,連話都說不上幾句,所以我很鬱悶也很孤單。」
大弘對於妻子曾患有憂鬱症一事一無所知,本人也總是處在孤獨的感覺之中。我建議大弘以後要對妻子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心意。
「說出自己的心情太尷尬了。」
「覺得尷尬就逃避的話,兩位都會持續孤獨下去的,你不想過幸福的生活嗎?」
大弘這才答應我會鼓起勇氣。看著他的樣子,我也暗自下定決心要繼續努力。
大弘為何一直以來都無法表現出自己的心意呢?大弘說他從小家境困難,就算遇到什麼困難,也會因為害怕父母擔心,所以從不流露出難過的神情。因為沒有能夠安撫他情緒的人,大弘自然從小就認為隱藏情緒是正確的,並且帶著這樣的認知長大。
按捺內心的情緒,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久而久之便會產生「我是這麼善良的人,所以你要肯定我才行」的補償心理,但若沒獲得肯定,反而還得到負面回饋的話,就會深感委屈並憤憤不平,這樣的話他身邊的人會是什麼心情呢?恐怕會鬱悶到快要瘋了吧,畢竟「我為了你一忍再忍」這種話對旁人來說是很難以理解的,大概只會讓人想抗議「你什麼時候對我說過你的想法了?」吧。
倘若因為平時不善於表達心情而受沸騰的怒火所苦的話,與其選擇爆發,不如先思考自己為何會生氣,以及想對對方說的話是什麼,並將結果傳達給對方。若能夠面對面親口傳達的話是最好的,但要是覺得有壓力的話,透過信件或文字訊息表達也可以,隱藏情緒既不是貼心,更不是善良的表現。
「我對你的愛就跟窗外落下的雨滴一樣多」
當時我正在講課中,講課對象是某企業的組長級職員,「請問各位有多常向自己的太太表達愛意呢?」當我這麼提問後,我得到了這樣的回應:
「家人之間不會做那種事吧。」
聽到這樣的回答,我提出了一個建議──現在每個人都立刻傳訊息給太太,沒有在課程結束前收到回覆的人就要負擔結業式那天的聚餐費,所有人的訊息內容都一樣:
「老婆,看看窗外!我對妳的愛就跟窗外落下的雨滴一樣多。」
驚呼聲此起彼落,甚至有人說「完蛋了」,不過既然已經決定打賭了,大家也只好硬著頭皮傳出訊息。大家開始一一收到回覆,反應形形色色,最多人收到的回覆是「你瘋啦!」和「你劈腿了嗎?」,某位組長表示他收到的訊息是女兒代為回傳的。
「爸!媽要我問你是不是公司出了什麼事?」
眾人失笑,而還沒收到回覆的人則開始緊張了,在課堂差不多要結束時,「來了!收到回覆了!」其中一位大喊出聲,他收到的回覆是:
「嗯,老公,拜託你賺跟窗外落下的雨滴一樣多的錢回家吧,這位先生!」
兩週後的結業式時,我悄悄走近某位組長的夫人身旁,問道:
「兩週前妳有收到先生傳的訊息吧?妳的回覆是什麼?」
「啊,那個訊息?是講師你叫他傳的?我回覆他『你瘋啦』。」
「為什麼?」
「因為他說了些平常不會說的話,感覺很尷尬呀。」
但夫人也說,偶爾難過的時候還是會打開那封訊息來看。多虧了這位夫人,我了解到「你瘋啦!」這句回應背後的意思不是「別再傳這種訊息」,而是「雖然很尷尬,但請繼續傳給我」。
※ 本文摘自《為什麼只有我要正直善良?》,原篇名為〈表現心意這件事,每個人一開始都會覺得尷尬〉,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