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以為拍攝有趣影片就能成為網紅嗎?別這麼天真」
文/馬修.布倫南;譯/張美惠
「你以為成為網紅就只是拍攝有趣的影片嗎?拜託,別太天真!」[2] ──經理
上頭的房間發出微弱的嗡嗡聲,不知為何潮濕的樓梯間有塑膠包裝的氣味。金屬門嘎吱一聲打開,經理隔著濛濛煙霧說:「就是這裡,我們全放在地下室。」兩位客戶遲疑地踏進去,眼前的景象讓兩人都說不出話。
眼前數千支智慧手機整齊排在鐵架上。[3]螢幕閃動不停,忙碌地進行某些活動。在這個沒有窗戶的大房間裡,水泥地上錯綜複雜交纏著許多線路。
一位客戶好奇地走過去拿起一支還連著線的手機,拿在手裡看得入迷──手機正在自行運作:在不同的 app 之間轉換,捲動動態消息,選擇影片。速度緩慢,經常停頓,這些設計是為了模仿人類自然的行為。效果讓人既著迷又深深感到不安,無數自動化的螢幕靜默閃動,合奏一齣鬼魅般的管弦樂。看不見的指揮棒是一台個人電腦,每一支手機都以線路連結電腦的中控系統軟體。[4]
經理走向拿著手機的客戶,拍拍他的背。「你以為拍攝有趣的影片就能成為網紅嗎?」說著發出爽朗的笑,似乎覺得自己的提問很有趣。「拜託,別這麼天真!看看吧,看你對哪些服務有興趣。」兩個客戶互看一眼,似乎被嚇到,不確定誰該開口。其中一人有些怯怯地回答:「主要是抖音。」他指的是中國版的 TikTok。經理笑了。「你們不是特例」,他對兩人露出狡猾的笑容,伸手進口袋拿東西。「這裡一半的手機整天都在滑抖音,幫助你們這種人。」他拿出發皺的軟包裝肯特煙,遞給客戶:「抽煙嗎?」
這個地下室工廠是典型的「點擊農場」。中國各地有數百處這樣的地下工廠,在現代的網路眼球經濟中扮演關鍵角色。
業者必須避開機器人流量偵測系統,還要承擔偶爾被關閉帳戶的職業風險。虛擬模仿軟體很容易被偵測出來。儘管要耗費設備和電費,使用實體裝置還是可靠得多,只要透過 USB 線控制便宜的安卓智慧手機,就可以利用軟體,模擬真人的點擊和滑動。
幫助人欺騙演算法和操縱網路眼球是一門有厚利可圖的生意,總有願意上門的顧客。假按讚、殭屍追蹤者、模擬直播觀眾、自動化評論、比賽投票作假、大量舉報內容使其下架等等 ──「服務」內容多不勝數。
經理略微仰頭,朝水泥天花板噴一口煙:「我們銷售套裝服務。以抖音來說,三百五十人民幣(五十一美元)可以給你一萬個讚,十萬次觀看,五千次分享,五十則評論。」客戶同意地點點頭,價格很合理。
經理繼續說:「最重要的是分享。」兩個客戶再次對望,不確定是否應該說什麼。最後其中一人打破沉默:「我們聽說『觀看完成率』(watch completion rate)是最重要的。」
經理深吸一口煙,將煙蒂丟在地上,慢慢在水泥地上捻熄。經過讓人不安的冗長靜默,他抬頭凝視發話客戶的眼睛。
「中國每個賣家現在都在玩這套系統,你要學的還很多。」
玩弄TikTok演算法基礎教學
每天有幾百萬幾百萬支短影音上傳 TikTok,絕大多數的瀏覽數都不怎麼樣。每支影片有多少人觀看,主要取決於系統不斷改變的神祕演算法。要成功騙過系統,關鍵在於了解這些演算法如何運作。
一支影片一上傳到 TikTok,影片及文字敘述便排隊通過自動化審核。系統利用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分析與辨識影片裡的元素,接著以關鍵字加以標註和歸類。影片若被懷疑違反平台內容的規定,就會標記由人力審查。審查時會將影片與龐大的檔案交叉比對,看內容是否重複。這套系統的設計是要預防抄襲、下載人氣影片、去除浮水印、重新上傳到新帳戶等。被認定為重複的影片會被大幅降低能見度。
篩選完後,影片會發布到數百位活躍使用者的小群體。接著分析觀看完成數、[5]讚數、評論、平均播放長度、分享數等指標,以評估影片在其垂直類別中的人氣。表現好的繼續往上晉一級,這時影片便會發布給數千名活躍使用者觀看。同樣再評估更多指標,表現最佳的影片再往上晉級,曝光給更廣大的觀眾。隨著影片層層上移,便有機會讓數百萬使用者看到。
這個過程不是完全由演算法運行。進入較高層級後,會由內容審查(content moderation)團隊真人觀看影片,依循一套嚴格的規範判斷,確定沒有違反平台的服務條款,或牽涉任何智財權的問題。也有影片晉升到一百萬觀看次數,卻在進入真人審核過程時突然被拿下來。
在 TikTok 這樣的平台,有這麼大量認真閱聽的使用者,想要找尋漏洞和捷徑來玩弄系統的不良分子當然不會少。你確實可以鎖定一個帳戶,運用點擊農場的服務,以人為手段讓演算法用以評斷影片人氣的指標提高,大幅提升影片被晉級的機會。
比較沒有顧忌的行銷人員不會將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裡,只提升單一帳戶的指標,而會同時操作幾十個甚至幾百個類似的帳戶,進一步提高成功的機率。他們可能會將較長的影片分割編輯成較短的片段,使用不同的濾鏡和效果,避免系統偵測到內容重複。
隨著平台採取愈來愈嚴格的各種方法來偵測與反制不道德的行為,這已變成一場永無止境的貓捉老鼠遊戲。但每次平台好不容易關閉一個漏洞,很快又會被發現另一個。
人們自有一套辦法因應:一邊規模化運作大量帳戶,一邊規避偵測。新帳戶必須先「培養」,才能讓平台判斷值得信任。培養方式就是模仿典型使用者可預期的行為。設立新帳戶後,若是立即批次上傳預先編修好的影片,鐵定會被「隱形禁止」(shadow-banned),[6]帳戶會變得無法使用。最好的做法是被動觀看影片至少七天再張貼任何內容。剛開始幾支影片最好在 app 內拍攝,使用手機的照相功能。每個帳戶一定要使用不同的手機號碼和 SIM 卡。絕不要透過多個裝置登入──這會明顯洩漏是專業人士在操作帳戶。人要欺騙機器,就必須極其小心注意細節。
這些做法歸根究柢只為了一個目標:騙過 app 的推薦系統。推薦就是運用機器學習,純粹依據使用者的行為推算出人們偏好的內容,這是 TikTok 的核心技術。要了解 TikTok 及其母公司字節跳動為何成功,這是關鍵。
當年推薦技術還很新穎,字節跳動是中國最早「破釜沉舟」投入經營的網路公司,不畏艱難致力建立推薦引擎,挑戰人力篩選(curation)的現狀。早期的這項賭注獲得豐厚的報酬。TikTok 在這款 app 還未建立之前就已奠下成功基礎,但為什麼會由字節跳動這家公司擔綱演出?這並非偶然。
附註
[2]圖:點擊農場設備。殭屍手機疊在架上,使用自動化軟體遙控操作。
[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npetUlz19A&list=UUXNHI7mRQlUN-pLi6rOwOxg&index=63
[4]https://youtu.be/2sUt-9-2Pxo?t=26
[5]觀看完成(complete view)的定義是從頭到尾看完整支影片。
[6]被「隱形禁止」的影片無法讓任何觀眾看到,但在帳戶頁仍可看到。對帳戶所有人而言,只會覺得影片很沒有人氣。
※ 本文摘自《抖音》前言,原篇名為〈瞞天過海〉,立即前往試讀►►►